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阴阳气机升降出入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脏腑为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核心,气机升降失调为百病之源,燮理阴阳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纲要,高树中教授基于对《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旨意的把握,结合阴阳气机升降理论、通关理论、气街四海理论提出通关调气法,包括通颈关法、通膈(膏)关法、通脐(肓)关法,并提出通关调气组穴,即通关七穴十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阳气机升降失常所导致的病症,可畅达三焦、通调气街四海,使脏腑气机循环流通,生命之气周流不息。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腕式电子血压计与台式汞柱血压计监测血压数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抽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普通内外科住院患者共220例,分别用二种血压计监测血压,分别获得二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其差异.结果:二组数值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建议临床上在观察病情抢救病人时不可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一般病人使用时首次测量或长期测量者应定期与台式汞柱血压计进行比较,并且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相似文献   
123.
正患者,女,24岁,初诊时间:2016年1月4日。主诉:头痛10余年,经前出现并加重2年余,伴焦虑。现病史:自幼头痛,无明显诱因,头痛部位不定、时左时右,CT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未进行系统治疗。近2年头痛加重,劳累后易发作,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每于经前5~7 d开始出现头痛,多以头维穴为中心作痛,时痛至前额或颞部,伴焦虑,经血下则  相似文献   
124.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对下鼻甲骨性增生肥大者,临床疗效总不满意。我科2001年5月-2003年5月,采用下鼻甲粘骨膜下剥离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细胞内Ca2 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活体脑片中锥体细胞内Ca2 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脑缺血1h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Ca2 ]i明显升高,再灌注后,神经元内[Ca2 ]i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到再灌注6h,达到最高峰,此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再灌注24h时又有第二次钙积聚高峰。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各时程的[Ca2 ]i均有降低作用,但对其下调程度,醒脑开窍针刺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迅速调节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内的Ca2 含量,抑制胞内钙超载,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6.
中医外治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曲折的发展历史和繁花似锦的经验成果。数千年来,它与内治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凭其简、便、廉、验的用药及简便的操作,惠泽中华大地。如今,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中,与时俱进,凭其特长,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最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为10%~15%^[1]、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也达到5%~10%^[2]。在我国,北京地区、广州地区IBS患者占消化门诊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5%~50%^[3]和34.3%^[41]。IBS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占用大量医疗咨派^[5-6]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脐疗治疗痛经方剂的分布概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整理古今文献中以脐疗治疗痛经的复方,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分别对方剂的频次、剂型、药物使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146首,涉及用药203味。按发展过程分为明清时代与近现代两个阶段,明清时期27首,占方剂总数18.49%;近现代119首,占81.51%。结论:根据方剂的分布及文献研究,脐疗治疗痛经方剂剂型演变特点为:明清时代以膏、丸、丹剂为主,近现代以散剂、贴剂为主,配制工艺逐渐由纷繁复杂向简单实用转变。  相似文献   
129.
主要探讨面瘫和面风两病在病因病机以及针刺治疗上的异同。通过相关文献记载并结合临床得出结论:面瘫病位主要在经筋,面风病位在皮里肉外,因此针刺治疗面瘫主要采用经筋刺法,面风则应采用作用于"分肉之间"的针刺方法,临证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3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髎穴,留针30 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 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从针刺5 min至起针后120 min与针刺前即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5 min开始显现,并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镇痛效应逐渐增强至起针后120 min。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的即时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