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比较单穴与多穴对原发性痛经针刺镇痛的临床疗效,以优选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较佳穴位。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多穴组、对照组各2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穴组和多穴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疼痛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三阴交、次髎、地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疗效且效果相当,可以单纯选取十七椎进行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理瀹骈文》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外治法的专著,该书将脐部与心口、丹田并列为外治三大施治部位,尤其对脐部的运用重视有加,该部位施治方法多样,治疗疾病众多,为后世脐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究临床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运用和针刺新处方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FMS的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8.2软件统计分析绘图特定穴的频次,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关联规则、腧穴核心复杂网络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处方102首,腧穴145个。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阿是穴、足三里、夹脊等,腧穴归经以膀胱经、督脉、胆经、胃经等为主,特定穴使用频次最多的为五输穴,腧穴部位分布最多的为背腰部,最常用的补泻手法为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以30 min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穴对7条,3个穴组41条,4个穴组7条。聚类分析可见针刺治疗FMS潜在新处方4首。结论 针刺治疗FMS时,以调神解郁,调和脏腑,补益气血,通经止痛为临床选穴原则,最常用“阿是穴、百会、神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配伍。  相似文献   
104.
<正>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容易感染。本病好发于颜面、手背、颈部等部位,呈多发性,影响美观,且病程较长,持续多年不消退,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随师于临床上治疗扁平疣数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验案1则如下。李某,26岁,学生,2014年3月7日初诊。主诉:双手掌面有扁平丘疹1年余,加重1个月余。患者1年前发现右手掌面无名指与小指结合部偏下方生有3个淡褐色的扁平丘  相似文献   
105.
<正>《一针疗法》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的力作。该作深入浅出,既对中医经典《灵枢》有精辟的阐释,又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既能启发读者的思考,还不失幽默风趣,深受广大中医专业人员与爱好者的好评。笔者耳顺之年有幸成为高老师的学生,深入学习《一针疗法》后并付诸临床,偶有所得,愿抛砖引玉,以飨读者。1缪刺法治愈踝关节扭伤老师在《一针疗法》中精辟地阐释了缪刺的含义,指出邪气已入经脉并引起脉象变化的属巨刺,而邪气未入经脉的不影响脉象变化的属缪刺范围。巨刺刺经,缪刺刺络。并由"邪客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的影响,部分阐释其效应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除空白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结果: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组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均高于空白组大鼠(P0.01)。治疗后子宫肥大细胞数目:隔药灸脐组、艾条灸脐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隔药灸脐组、艾条灸脐组均低于药物敷贴组(P0.01),隔药灸脐组低于艾条灸脐组(P0.05)。治疗后子宫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隔药灸脐组低于模型组(P0.01),艾条灸脐组低于模型组(P0.05),隔药灸脐组低于药物敷贴组(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艾条灸脐法均能通过抑制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肥大细胞的活化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隔药灸脐法疗效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7.
<正>1 病历摘要李某,女,30岁,校工。已婚,育有一女。就诊日期:2014年4月20日。主诉:右下肢胀痛不适2年余。病史:患者自述由于分娩后居住环境潮湿出现右下肢沉重不适,莫可名状,曾针药并用治疗数月罔效。现症见:患者右下肢沉重,胀痛不适,以膝关节尤为明显,自觉右腿比左腿长,阴雨天患肢发凉,寒至骨髓,右小腿前外侧(足阳明胃经循行处)胀痛,伴皮肤瘙痒,每于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别采用脐疗法与西药匹维溴铵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样的代谢产物谱,探究相关生物标记物存在,以推导其代谢途径与治疗方法的相关性并比较两治疗方法的差异,阐明脐疗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24名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脐疗组12例,匹维溴铵组12例。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样进行代谢组学处理,分析各自代谢途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脐疗组和匹维溴铵组治疗前后的血液代谢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脐疗组变化较为显著的是色氨酸、精氨酸、胆汁酸、儿茶酚胺类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涉及到体内的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代谢等过程。匹维溴铵组主要是涉及神经递质代谢过程。结论:脐疗与西药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均有显著疗效,两者在抑制肠易激患者的内脏高敏性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另外脐疗还可广泛改善肠道神经途径、调节内分泌,进而提高腹泻型肠易激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9.
依托电子版《中华医典》《四库全书》医药部分,对中华传统医学有关敷药脐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进行探究,了解敷药脐疗法在古代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指导现代敷药脐疗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随机分成隔药灸脐组19例和隔淀粉灸脐组17例。观察治疗前后月经综合症状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综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隔药灸脐组与隔淀粉灸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隔药灸脐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明显优于隔淀粉灸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