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IL-6的浓度,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RPMI8226和U266细胞中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和STAT5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 10、20及40 μmol/L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12 h及24 h后,细胞存活率值显著下降,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 24 h后,G1/G0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凋亡率与VPA的作用剂量相关。(3)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上清IL-6浓度与VPA浓度呈负相关。(4) RPMI8226和U266细胞组在40 μmol/L VPA处理后其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减低,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 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组p-JAK2、JAK2、p-STAT5和STAT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1) VP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有体外抑制作用; (2) VPA对骨髓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JAK/STA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CMA-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性管理及疗效评估。方法:评估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CART治疗的21例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高风险患者和非高风险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生存分析。结果:21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在输注BCMA-CART细胞后,有效例数为17例,其中完全缓解(sCR/CR)10例,部分缓解(VGPR/PR)7例。所有患者中位OS为19.4个月,中位PFS为7.9个月。具有髓外疾病、高风险遗传学和ISSⅢ期的患者分别为5、15和8例,有效例数分别为3、11和6例。3例无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均有效。并发髓外疾病的MM患者中位OS和中位PFS分别为14.2和2.5个月,均短于无髓外疾病的患者(分别为19.4和8.9个月)。具有高风险细胞遗传学因素和ISSⅢ级的患者中位OS和中位PFS与非高危患者均无明显差异。20例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1级CRS 14例,2级6例,无≥3级病例。9例患者使用了IL-6受体抑制剂。所有患者的CRS均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体外对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株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去甲基化的作用及对其迁移、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丙戊酸钠组(1、2、4μmol/L)、PBS组、阴性对照组作用RPMI 8226细胞株24、72h后进行试验,MSP法检测各组骨髓瘤细胞处理前后DAP-K基因甲基化状态,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AP-K基因表达,transwell迁移及matrige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丙戊酸钠对RPMI 8226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对VPA处理后细胞DAP-K基因表达情况及其迁移及侵袭能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丙戊酸钠组2、4μmol/L在VPA作用72h后RPMI 8226细胞其DAP-K启动子有去甲基化表现;②丙戊酸钠组2、4μ.mol/L在VPA作用72h后DAP-K基因mRNA表达量增加;③2、4μmol/L丙戊酸钠处理后RPMI 8226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力较PBS组及阴性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VPA处理后RPMI 8226细胞DAP-K基因表达情况及其迁移及侵袭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丙戊酸钠可诱导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使DAP-K基因重新表达,并使迁移能力及侵袭力下降;VPA处理后RPMI 8226细胞DAP-K基因表达情况与其迁移与侵袭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蛋白芯片法检测CA242,CA19-9和CEA对胰腺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用蛋白芯片法检测CA242,CA19-9和CEA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蛋白芯片法测定40例胰腺癌、55例非胰腺肿瘤、11例慢性胰腺炎、17例良性疾病患者和22例健康人群血清CA242,CA19-9和CEA含量.结果CA242,CA19-9和CEA对胰腺癌有诊断价值,其中CA242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好,分别为75.0%,83.8%,63.8%和89.8%,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而且CA19-9与胰腺癌分期正相关.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CA242,CA19-9和CEA结果可靠,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继发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2年10月血液科住院的12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发生带状疱疹患者51例作为病例组,无带状疱疹的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后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分析,先将研究变量做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同归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部位以胸肋神经区和腰腹神经区为主,分别占56.86%和27.45%;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类型以寻常型为主,占86.27%;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B症状、初诊时原因不明的发热(>38℃)、恶性淋巴瘤未缓解状态与恶性淋巴瘤患者带状疱疹发病显著相关(P<0.01),而恶性淋巴瘤达缓解状态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保护因素(P<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淋巴瘤达缓解状态(OR=0.091)、Ann Arbor分期(Ⅰ、Ⅱ期)(OR=0.089)、A症状(OR=0.065)与恶性淋巴瘤患者带状疱疹发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师应关注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体外对K562/AO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与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对照组、不同剂量Res组(25~200μmol/L)作用48 h后K562/AO2增殖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并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mdr1 mRNA的表达。结果Res体外对人K562/AO2细胞有显著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Res组(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作用48 h后其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r1 mRNA表达相对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浓度增加而表达减弱。结论Res体外能诱导K562/AO2细胞的凋亡,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逆转mdr1 mRN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体外单独及联合阿糖胞苷(Ara-c)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不同浓度Res、Ara-c作用48小时后分别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根据以上抑制结果,选择对HL-60细胞抑制率15%~30%的Ara-c药物浓度,再与不同浓度的Res联合用药。在联合药物处理HL-60细胞48小时后,同样用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Res、Ara-c体外单独用药均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增殖,Res联合Ara-c(2.5μg/m1)后,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es体外能显著抑制人HL-60细胞的增殖,Res联合Ara-c能显著提高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性疾病红细胞磷脂促凝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以红细胞体外溶血后获得的磷脂代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中的脑磷脂,以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为基质血浆,测定凝血时间(APTT)。[结果]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血栓性疾病患者红细胞磷脂APTT均明显较正常人延长,但各疾病组之间APTT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红细胞磷脂促凝活性降低,患者红细胞磷脂含量下降可能导致红细胞流变性的异常,后者可能参与了疾病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9.
35例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AL)的死亡原因主要包括颅内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随着抗感染措施的加强,重症感染导致的死亡率明显下降,颅内出血逐渐成为AL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临床上AL患者颅内出血的治疗及预防均较困难。因此.分析AL颅内出血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降低AL的死亡率和提高缓解率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35例AL患者因颅内出血死亡的临床资料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 blasticlymphadenopathy,AILD)是一种病因不确 切,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Frizzera[1]于1974年第 一次提出AILD,并提出它并非肿瘤性疾病,但 Kaneko等[2]于1982年在5例AILD患者淋巴结内 发现细胞有获得性克隆性的染色体异常,从而证明 AILD是肿瘤性疾病。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以 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伴γ球蛋白 增高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程极 不一致,治疗反应各异。该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 年1月至2004年5月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其诊断与治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