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9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P小剂量组、MP大剂量组。用药4周后观察裸鼠重量、肿瘤体积和重量、肿瘤组织切片透射电镜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AFP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MP大剂量组肿瘤重量(1.62±0.12)Vs(1.33±0.19)g、体积(0.63±0.05)Vs (0.56±0.05)cm3大于对照组,该组裸鼠血AFP浓度高于对照组(7.5±1.14 Vs(5.98±0.78)μg/L,VEGF mRNA、MMP-2 mRNA表达显著增加。结论MP大剂量可以上调VEGF mRNA、MMP- 2 mRNA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生长、转移,小剂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492.
目的观察MMC处理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影响。方法BN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体重在200~300g。PBMCs于含有MMC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30min后于移植前1周静脉注射人受体,然后接受心脏移植,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并利用FACS检测MMC对PBMC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MMC处理过的PBMCs诱导了细胞的凋亡;接受MMC处理过的PBMC的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明显得以延长。结论MMC处理的PBMCs可以延长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对移植心脏的延长作用可能是由于MMC诱导了细胞的凋亡引起的。  相似文献   
493.
目的:探讨内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768例,应用自行设计的锁骨外固定器保守治疗528例,男321例,女20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2岁,青壮年为多,男多于女,骨折成3部分165例,以上者363例;应用切开复位锁骨翼状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240例,男152例,女88例,年龄17~64岁,骨折成3部分178例,以上者6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8d,平均1.3d,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24个月,对于3部分以上的锁骨粉碎性骨折,外固定组的骨不愈合发生率与手术组相比X。=44.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块骨以上,外固定组的肩关节功能平均得分与手术组相比,t=5,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新型锁骨翼状解剖加压钢板根据锁骨解剖形态,手术固定坚强可靠;使用锁骨外固定器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合并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预后好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4.
目的 观察小鼠源性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 cells)的诱导分化.方法 将 ES细胞形成的拟胚体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在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上清液制成的条件培养基中生长,对照组在去除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ES细胞培养液中生长.于诱导分化的第7、9、12、15天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两组分化情况,并分别测量上清液中AFP的含量.结果 诱导分化的第7天观察到诱导组拟胚体细胞群落的中心和周边有较为典型的小鼠肝癌样细胞形成,第9、12、15天肝癌样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对照组拟胚体向三胚层细胞分化,未见肝癌细胞形成.第9,12,15天诱导组和对照组AFP含量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小鼠肝癌细胞H2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495.
496.
大鼠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法改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方法 在经典"二袖套"法的基础上,利用24G静脉留置针外鞘管制作动脉支架管吻合供体腹腔动脉及受体肝总动脉.结果 共进行肝移植26次.所有手术均单人操作完成.手术成功率(存活24 h以上)为92.3%(24/26).动脉吻合时间仅需(1.70±0.46)min.经解剖发现术后第1天及第30天所有动物肝动脉均通畅,搏动良好,各肝叶入口处动脉亦充盈良好.未发现胆道坏死,胰腺坏死或由于周围组织包绕形成的胆道内漏等.结论 利用支架法吻合供体腹腔动脉及受体肝总动脉的方法 是一种操作简便、耗时短、对正常生理干扰小、通畅率高的理想的大鼠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法 .  相似文献   
49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曲霉菌感染的诊治经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13例,感染发生率为1.68%(13/776);其中肺部感染7例,肝脏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多器官感染3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对早期病例疗效满意.因曲霉菌感染死亡7例,病死率为53.8%(7/13).结论 防治肝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关键是做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抗真菌治疗应该清除病灶、调整免疫抑制剂及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应该早期、足量、全程用药.  相似文献   
498.
49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病人中共发生术后颅内出血10例(1.6%);其中发生于移植术后1周内1例,2周内3例,2周至1个月6例。10例病人一经确诊,均立即采取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其中有4例病人急诊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10例中死亡6例,与术后颅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60.0%。结论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发病凶险、病死率高。应掌握术后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对术后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改变者要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积极抢救,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必要时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500.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 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纳入2005-01/2009-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胰液引流均采用空肠引流方式。术后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麦考酚酸+激素,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以上9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 结果与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除1例早期死亡外,其余8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1.5±3.5) d,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5.4±6.3) d。8例患者随访4~50个月期间,共有4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1例在接受床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转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移植胰腺排斥。说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