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大豆黄卷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系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的成熟种子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其性平,味甘,具有解表祛暑、清热利湿之功效。大豆黄卷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但直至2010年才被载入《中国药典》,历代医家记载其炮制工艺各异,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笔者拟系统整理与大豆黄卷相关的历代本草和现代研究文献,从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大豆黄卷含有蛋白质、异黄酮类、皂苷类等成分,用于检测这些成分的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UV),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对人体具有抗氧化、抗炎、抗骨质疏松、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能活性,且炮制会使其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大豆黄卷中的功能活性成分,探究其制备过程中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药理活性的改变,探讨其药效作用机制,为其规范化炮制、现代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考证古代中药炮制学史的历史分期.方法 通过分析炮制内容在历代医药文献中的存在形式、炮制专著的出现时间、本草中有关炮制专门条目的 出现年代、历代有关炮制技术及炮制方法的发展程度.考证其学科历史分期与断代标志,研究古代中药炮制学科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果 <本草经集注>之"合药分剂料治法"、<证类本草>"雷公云"、<局方指南总论>和<本草品汇精要>"制"则等可以作为断代标志,确定古代中药炮制学科的历史分期.结论 古代中药炮制学史应分为炮制技术的形成、炮制学科的初成、炮制学科的完善和炮制学科的发展4个时期.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行膀胱修复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和变化。方法用猪小肠黏膜下组织行大鼠膀胱部分修复。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膀胱修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和TGF-β1的表达及变化,单纯大鼠黏膜及部分肌层缺损组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第2周时SIS框架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第4周时SIS框架上可见平滑肌纤维;第10周时已可见明显的平滑肌肌束。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bFGF术后第1周即有少量表达,第6周达高峰;TGF-β1术后第1周有表达,第4周达高峰。在对照组,bFGF和TGF-β1术后均有少量表达,但未形成明显的高峰期。结论异种SIS组织行膀胱修复过程中bFGF和TGF-β1在新生毛细血管和平滑肌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脏内翻法背侧肾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背侧肾门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脏内翻法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步骤及结果进行总结。共计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6~78岁,平均(53±14)岁,肾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5~8.0)cm,平均(4.3±1.7)cm,R.E.N.A.L评分6~12分,平均(9.4±1.5)分。取完全健侧卧位,术中于皱褶或薄弱处(Toldt’s线)切开腹膜:右侧向上至结肠肝曲,必要时切开三角韧带和肝结肠韧带;左侧向上至脾脏外上缘,必要时离断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向下至肾下极,使升结肠和结肠肝曲或脾和降结肠向腹侧中线移位。依次切断肾上、下极的脂肪组织分别至肾蒂血管、输尿管处,使患肾可轻易或自动向腹侧翻转,肿瘤及肾门得以充分显露,行常规肾部分切除及缝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或改根治性肾切除。镜下操作时间30~140 min,平均(80±24)min。术中出血量为20~500 ml,平均(104±115)ml。输自体血12例,无输异体血者。肾热缺血时间为8~34 min,平均(17±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5 h,应用止痛药3例。发生尿瘘1例,留置双J管引流治愈。无腹腔脏器损伤、感染及继发出血等并发症。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乳头状癌1例,嗜酸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无切缘阳性。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背侧肾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肾脏内翻法可使肿瘤和血管充分显露,便于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6月~2013年10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36例,分离胆囊管至近胆总管处,Hem-o-lok结扎胆囊管近端,横行剪开胆囊管远端1/2~2/3周径,置入胆道镜。结果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77 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4.2 d。均无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发生。3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上腹部疼痛症状,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26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与未肠梗阻组,筛选出影响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肠梗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术后30 d内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6.9%。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中转开腹、腹部手术史及手术时间与肠梗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保护因素。在临床实际中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临床资料37例,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85~136个月,平均109个月.结果 随访37例中出现远期并发症15例(40.5%),其中贮尿囊内结石形成2例、输出道狭窄插管导尿困难3例、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致肾积水7例、贮尿囊内异物2例、输出道黏膜外翻1例;均作出相应处理,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并发症与术中设计及术后日常护理不当相关,术后日常护理对预防减少远期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中原某地护理专业本科生考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护理专业本科生150人进行调查。[结果]①有30.0%的学生愿意考研,37.3%的学生不考研,32.7%的学生还未确定;②英语水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及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对学生的考研意愿有影响。[结论]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有1/3的学生愿意考研,并且考研动机积极正向,由于家庭所在地及经济状况可能会对学生的继续深造造成一定的影响,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在政策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深造的条件。 相似文献
59.
背景与目的:现行的结直肠癌患者源性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s)模型建模样本多来源于外科手术,但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手术机会少,难以获取标本.该研究旨在利用穿刺活检术建立mCRC的PDXs模型.方法:入组1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和(或)影像学提示术后复发和(或)转移,需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且不存在穿刺活检禁忌证者,保留用于常规病理诊断包括基因检测的组织量后,剩余的标本用于PDXs模型的建立.结果:共成功建立7例mCRC的PDXs模型,成功率为77.8%.结论:基于穿刺活检术建立mCRC的PDXs模型成功率高,可较完整的复制原始肿瘤特性,且操作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