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97篇 |
免费 | 484篇 |
国内免费 | 4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篇 |
儿科学 | 42篇 |
妇产科学 | 58篇 |
基础医学 | 649篇 |
口腔科学 | 132篇 |
临床医学 | 1111篇 |
内科学 | 959篇 |
皮肤病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203篇 |
特种医学 | 32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585篇 |
综合类 | 2839篇 |
预防医学 | 1436篇 |
眼科学 | 73篇 |
药学 | 910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904篇 |
肿瘤学 | 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83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258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340篇 |
2013年 | 390篇 |
2012年 | 490篇 |
2011年 | 465篇 |
2010年 | 435篇 |
2009年 | 417篇 |
2008年 | 437篇 |
2007年 | 484篇 |
2006年 | 463篇 |
2005年 | 488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429篇 |
2002年 | 416篇 |
2001年 | 370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287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192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192篇 |
1994年 | 234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29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103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74篇 |
1986年 | 68篇 |
1985年 | 60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7篇 |
1965年 | 9篇 |
1959年 | 11篇 |
195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背景:对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年轻且运动水平较高的患者易出现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修复损伤韧带以及肌肉肌腱转位加强等传统重建方法会遗留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松弛的情况。目的:探讨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47例采取修复重建方法治疗,在解剖修复内侧副韧带基础上游离移植自体半腱肌腱、骨-髌韧带-骨、腘绳肌腱重建内侧副韧带浅层。结果与结论:最终3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个月。37例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最终随访评分、外翻应力位X射线片内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宽的距离均较重建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按临床疗效评分为重建后优12例,良18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1%。结果证实,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良好,骨-髌韧带-骨及腘绳肌腱均是可供选择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993.
睫状肌训练对小学生早期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睫状肌训练对小学生早期近视的康复作用。方法:将76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39人,平均年龄10.4岁,进行为期4个月的睫状肌训练;空白对照组37人,平均年龄10-3岁,只进行预防近视的宣教。结果:训练组痊愈率49%,显效率47.1%,有效率98%,无效率2%,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近视眼由4个月前的41只增加为4个月后的43只,近视增加率4.9%,试验前后视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睫状肌训练是小学生早期近视矫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背景:多种分叉病变的治疗焦点仍然在于最佳置入方法是单支架置入还是双支架置入。
目的:比较双对吻挤压与即兴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于2006—08/2007—04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完成。
对象:入选62例真性分叉病变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目测分支血管直径〉2.0mm)。其中32例患者接受即兴支架置入治疗,30例患者接受双对吻挤压技术治疗。
方法: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所置入支架均选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即兴支架组主支常规置入支架,如果球囊对吻后分支仍然有大于50%残余狭窄或有影响前向血流的夹层出现则根据术者经验采取T支架、Culotte支架或Reverse crush支架术。双对吻挤压组按常规置入支架。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后即刻及置入后6-9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访终点为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冠状动脉造影测得支架置入后即刻双对吻挤压组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大于即兴支架组(P〈0.01),同时双对吻挤压组残余狭窄度显著小于即兴支架组(P〈0.01)。6-9个月造影随访结束,双对吻挤压组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大于即兴支架组(P〈0.01),残余狭窄度小于即兴支架组(P〈0.01)。即兴支架组晚期管径丢失较双对吻挤压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年随访期间双对吻挤压组发生1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即兴支架组发生4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P〉0.05)。
结论:双对吻挤压与即兴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均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由于双对吻挤压可以有效降低分支血管再狭窄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故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995.
Fas/FasL途径在Graves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ves病 (GD)存在凋亡信号分子Fas和Fas配体 (FasL)等的异常表达。凋亡相关分子bcl 2和白细胞介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性抗体、活性氧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甲状腺内Fas途径的凋亡反应。凋亡异常与甲状腺细胞增生、免疫细胞浸润及最终出现GD特征性的毒性甲状腺肿等密切相关 ,在G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脏压塞诊断和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结果18例与心脏介入性诊治操作有关的心脏压塞患者,17例为急性心脏压塞,1例在术后72小时延迟出现。18例中9例与射频消融术有关;5例与PTCA有关;3例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有关;1例与临时起搏器安装术有关。共有3例死亡。结论心脏介入性治疗可引起即刻和迟缓性两类心脏压塞,多与操作不当有关。及时诊断与处理非常重要,心包穿刺引流是首选方法,必要时应及时切开心包减压或开胸修补。 相似文献
997.
铁储存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储铁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铁参与AS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9例AS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测定机体储存铁水平方面的指标,如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测定与AS有关的一些指标,如C-反应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等.结果:AS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为(217.02±136.65)ng/ml对(117.75±47.89)ng/ml.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舒张压及收缩压呈正相关(γ=0.357,0.344).AS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S患者体内有较高的铁储存,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作为AS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记物评价缺血预适应 (IP)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把 15 0例行PTCA的冠心病 (C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常规手术组 (UC组 ) 12 0例 ;(2 )缺血预适应组 (设置缺血预适应手术方式 ,IP组 ) 30例。两组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第 6、12、2 4、4 8、72小时的血清cTnI水平并进行随访 ,分析相关因素 ,比较两组间cTnI的变化及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 UC组 12 0例患者中 2 9例术后cTnI升高 ,IP组 30例患者中 2例术后cTnI升高 ,两组cTn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访发现发生的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现尚不能肯定IP对PTCA术后患者心脏事件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9.
背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以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为特征。慢性期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如果不予以有效的治疗,必然演进为急变期。其预后往往非常差。因而,从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应用Applied Biosystems表达芯片系统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观察。设计:观察对比分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对象:两例骨髓样品(1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例健康者)来自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完成。分别从一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一例健康人的骨髓样品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纯化mRNA。通过逆转录体外线性扩增的方法对mRNA样品进行标记,将标记好的cRNA样品与芯片杂交。利用ABI1700化学发光芯片分析仪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同一样品不同芯片间的数据信息,对芯片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总RNA及标记后的cRNA质量的评定。②芯片可重复性验证。③芯片杂交结果。④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结果:①利用统计学数据分析工具,通过比较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总共发现了6706个差异基因。其中,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密切相关的差异基因为68个,上调的有17个,下调的有51个。③位于C/EBPalpha信号通路和CD40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其表达水平降低。③通过对重复实验结果的相关性及检测一致性分析,证实了芯片结果的可重复性较好。而两组重复实验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为0.991,健康组为0.988。④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芯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通过比较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发现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数据将为寻找可用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疾病治疗的分子靶标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部分生化检测指标(Tp,Alb,TG,Chol,UA,Crea,ALP,CK,ADA,5'-NT,AFU,LDH,HDL,LDL,PA,LP(a),ApoA,ApoB,Urea)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四川省十一个不同地区健康农民1 396例,其中男性697例,女性699例;按年龄段分为18~35岁,36~45岁,45~55岁,检测其19个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不同性别健康农民的血清生化检测指标中Urea,Crea,UA,Tp,ALP,ADA,AFU,ApoA,PA,HDL,CK等11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LDH,5'-NT,Chol,TG,LDL,ApoB,LP(a)等8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l有年龄差异(P<0.05),其余检测指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存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其参考范围的确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