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治疗目的不仅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更为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肿瘤学科已达到共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状况。本文就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危险期、好发部位、治疗疗效及影响远处转移时间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4-01-2011-10-31我院收治的892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癌远处转移发生率为4.1%(37/892);远处转移的发生时间大都在治疗开始2年内,占73%(27/37);远处转移部位以远处淋巴结居多(除外盆腔内淋巴结),占51.4%(19/37),肺占37.8%(14/37)、骨占24.3%(9/37)、肝及其他部位占24.3%(9/37)。宫颈癌患者盆腔复发率为11.9%(106/892),其远处转移患者中伴盆腔复发为78.4%(29/37),单纯盆腔复发患者的同步放化疗2年生存率较远处转移患者高,χ2=22.471,P=0.000。宫颈癌远处转移时间的危险因素:高分化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明显长于低、中分化,P值分别为0.000和0.001;但是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60岁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均明显早于>60岁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1;但是<60岁的患者中,<40岁与40~60岁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ⅠB与ⅡA,ⅡA与ⅡB,Ⅲ与Ⅳ期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06、0.051和0.695;但是ⅡB期发生远处转移时间明显晚于Ⅲ、Ⅳ期,P值分别为0.021和0.013。结论:子宫颈癌远处转移大都出现在治疗开始2年内,以淋巴结、肺等为主要转移部位且治疗疗效较差,分化差、分期晚的年轻患者更易出现远处转移,提示出临床上应加强易发宫颈癌远处转移的高危人群的监测和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IF-4A在正常及不同级别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011-01-0l-2012-06-01行手术治疗或活检确诊的120例患者,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I级)3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Ⅱ和Ⅲ级)30例及宫颈癌组织60例(51例鳞癌,9例非鳞癌)。另选取同期手术切除的3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宫颈组织中eIF-4A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IF_4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46.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76.7%)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78.4%)中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21,P〈0.001;且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x2=47.111,P〈0.001;但是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lF-4A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4,P=0.854。eIF-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无关,x2=0.592,P=0.442;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x2=6.161,P=0.046;与临床分期有关,x2=7.515,P-0.006。结论:eIF-4A可能参与了宫颈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能在宫颈病变的初始过程即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中Syk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32,P〈0.01)。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15,P〈0.01);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仵妍  马德花  赵淑萍 《河北医学》2009,15(5):508-511
目的:探讨sYK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40例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YKrn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t=0.21,P〉0.05)SYKmRNA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淋巴转移均高度相关(P〈0.01)。浆液性卵巢癌中SYK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在粘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X^2=4.57,P〈0.05)。结论:SYKmRNA表达缺失或减少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一潜在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中Syk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8.32,P<0.01).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8.15,P<0.01);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均无Syk mRNA的表达.结论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F=10.24,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及患者是否绝经无相关性,F值分别为2.98和3.10,P值均〉0.05;但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显著相关,F值分别为4.72、5.01、5.30和5、23,P值均〈0.05。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过程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VEGF有可能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介入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Ⅱa~Ⅱb期宫颈癌病人98例,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50例先行介入栓塞化疗及放疗,全身化疗组48例先行全身静脉化疗及放疗,后继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评定两组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化疗及放疗均明显有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及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12,P<0.05);术后病理证实介入治疗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全身化疗组(χ2=4.99,P<0.05);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全身化疗组(χ2=7.02,P<0.05);不良反应介入治疗组明显轻于静脉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67~11.91,P<0.05、0.01).结论 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联合放疗,副作用明显低于静脉化疗联合放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介入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Ⅱa~Ⅱb期宫颈癌病人98例,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50例先行介入栓塞化疗及放疗,全身化疗组48例先行全身静脉化疗及放疗,后继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评定两组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化疗及放疗均明显有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及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12,P〈0.05);术后病理证实介入治疗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全身化疗组(x^2=4.99,P〈0.05);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全身化疗组(x^2=7.02,P〈0.05);不良反应介入治疗组明显轻于静脉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x^2=4.67~11.91,P〈0.05、0.01)。结论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联合放疗,副作用明显低于静脉化疗联合放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