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目的 评估尿液基细胞学(LBC)对尿路上皮癌(UV)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本院细胞学室做尿LBC检查的603例患者标本和组织学诊断标本进行对照.以细胞学诊断的可疑癌(SUCA)为切入点,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尿液基细胞学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有组织学随访结果的436例患者中,274例为UC、其他恶性肿瘤61例.尿LBC诊断恶件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1.5%、86.5%和67.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和39.2%.对UC和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8.6%和29.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尿LBC诊断敏感度在UC G1和G1-2、G2和G2-3以及G3病理分级巾分别为53.3%、74.5%和90.6%,且随UC组织学分级升高而增高.结论 尿LBC对病理组织学高级别UC的诊断敏感度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低级别UC的诊断敏感度低,需借助细胞学辅助诊断技术予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方法安排医学生利用暑期回家乡所在地,根据其家乡的具体情况任选一所社区医疗服务点、各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为期2周的以护理服务为切入点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果学生圆满完成以护理服务为切入点的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结论帮助医学生把早期接触社会、接触临床两者结合起来,加深了对医院工作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3.
王宏蕾  张楠  孙国强  赵静  马建辉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06-108,111
目的:探讨白蛇合剂离子导入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激光组和联合组各45例,西药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激光组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疼痛部位,联合组在激光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白蛇合剂循发病部位所属经络离子导入。比较3组患者的VAS评分、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患者疼痛减轻程度和疼痛停止时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3周后,联合组患者VAS评分、IL-1β和TFN-α水平低于西药组和激光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疼痛停止时间早于西药组和激光组(P0.05);联合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药组和激光组(P0.05);联合组和激光组无不良反应情况,肝、肾功能均正常;西药组发生嗜睡4例,轻度头晕1例,未发生周围性水肿,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白蛇合剂离子导入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能快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缩短疼痛时间,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4.
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年~1993年收治的53例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茎癌伴随腹股沟淋巴结转移53例,占周期收治阴茎癌病例的39.9%(53/133)。腹股沟淋纠结转移53例中,22例为阴茎原发癌手术时发现。31例为阴茎癌术后随访中发现。在随访发现的31例中,1年内转移者23例,占74.2%,中位转移时间为7个月。治疗采用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联  相似文献   
145.
中国部分市县前列腺癌发病趋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前列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15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肩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1个登记处的资料,按5年1个时段分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统计软件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3.1分析其流行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30个登记处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3.09/10万、4.36/10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将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6.
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97年收治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3例,报告如下。例1,男,63岁。因左上腹不适3个月入院。一般体检无异常发现。B超示左侧腹膜后、胰尾后方有一3.3cm×3.2cm低回声均匀块影,后方回声增强。CT示胰尾后方一直径3.2cm低密度均匀肿物,CT值4~9HU,包膜完整,增强后包膜强化,提示左肾上腺囊肿。24h尿VMA排出量正常。术前诊断为左肾上腺囊肿。全麻下行左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上腺有一椭圆形肿物,游离肿物时血压骤升,心率增快,考虑为嗜铬细胞瘤,予酚妥拉明和过量输血处理,切除肿瘤后,血压、心率降至正常。肿瘤为囊性,约…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诊断肾癌T分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例肾癌患者作为训练组,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匹配的200例患者作为测试组,使用基于规则匹配和条件随机场两种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病理文本数据进行提取分析。结果 基于规则匹配和条件随机场两种方法在测试组的正确率分别为99.0%和95.5%。测试组的方法性能评估中,规则匹配方法的准确率为99.0%,召回率为99.0%,F1-分数为99.0%。条件随机场方法的准确率为97.1%,召回率为95.5%,F1-分数为96.3%。结论 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自动诊断肾癌T分期可行,且基于规则匹配的算法准确性较高,这些研究结果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8.
通过文本处理模型对医疗数据隐私相关法案进行关键词提取,通过统计分析词频的方式对相关法案发展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包括发展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技术、推动医疗数据应用全流程管理等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吡柔比星(THP)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3年6月间2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内灌注THP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资料:男171例,女38例,中位年龄63岁。按WHO和UICC分期和分级,Ta74例,T1 110例,T2a 25例;G1 52例,62134例,G3 23例。THP灌注方法为30mg/次,每周1次连用8次,以后每月1次连用8次,每次膀胱内保留30min。结果:19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60-120个月,中位数90个月。患者2、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9.7%(38/192)和23.9%(46/192),5年内复发患者肿瘤分级和分期进展率为19.6%(9/46)。80.2%膀胱癌患者灌注治疗后无明显副反应或出现轻度膀胱局部症状,但3.6%患者出现Ⅲ度局部副反应;全身副反应率仅为3.1%,表现为I-Ⅱ度,未见Ⅲ-Ⅳ度副反应。结论:THP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的长期疗效满意,治疗副反应以膀胱局部症状为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了解肾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19例肾癌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29~77岁,中位年龄57岁.肿瘤位于左肾12例,右肾7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最大径1.5~5.0 cm,中位数2.8 cm,其中4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术中探查证实.行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切除11例,区域淋巴结清扫8例.结果 肾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占同期收治肾癌的1.6%(19/1213).术后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78个月,中位数34个月.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7例,死亡6例,5年生存率68.4%.腹膜后区域淋巴结清扫组与肿大淋巴结切除组生存期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44;P=0.319).结论 肾癌发生单纯区域淋巴结转移少见,术前影像学可能漏诊,部分患者通过区域淋巴结清扫或肿大淋巴结切除可获得无瘤生存.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t diagnosis. Methods The data of 19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t diagnosis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8 were reviewed.The median age was 57 years (29-77).The study group included 15 males and four females.The primary tumor was located in the left kidney in 12 patients and fight in seven patients.The median maximam diameter of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s was 2.8 cm(1.5-5.0).The lymph nodes in four patients were not detected by the preoperative image examination,but were confirmed by intraoperative exploration.Eleven cases had enlarged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s resected and eight had regional lymph nodes dissect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t diagnosis of renal celI carcinoma accounted for 1.6% (19/1213) of the total renal cell carcinoma cases.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34 months,six patients were survival without progression,and seven were survival with progression.giving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68.4%.The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rates after surger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y Fisher test(P=0.644 and 0.319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troperitoneal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those who underwent enlarged lymph node resection. Condmiom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t diagnosis is uncommon.Some patients may achieve long-term tumor-free survival through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or enlarged Iymph nodes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