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30%~40%的浸润性肿瘤在整个病程中都会出现远处转移,对于Ⅳ期患者而言,全身化疗是唯一能够改善生存的治疗方法,单药一线治疗主要是顺铂(GC)、甲氨蝶呤、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M—VAC和GC方案仍是当前推荐作为进展期和晚期膀胱癌可以耐受顺铂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GC方案安全性更好。对于不适合用顺铂联合化疗的患者,奥沙利铂代替顺铂并未显示出比单用吉西他滨有更好的效果。二线治疗仍然效果较差,单药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20%左右,其中,长春氟宁在欧洲是唯一被作为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失败后的进展期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药物。顺铂治疗失败的患者能否从进一步的治疗中获益可能取决于预后因子(生活质量、血红蛋白、肝转移),具有多项不良预后因子的患者,可能无法从二线治疗中获益,但是如果可以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GP)方案,则仍有可能获得生存益处,但不建议长期使用。新药ABI-007、艾日布林在二线单药治疗上也显示出了较高的有效率,RR为32%-38%,是非常有前途的、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的药物。靶向药物在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中的应用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是否对晚期膀胱癌有益,还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第一。研究发现运动处方是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减轻癌症及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但目前我国缺乏癌症患者的运动指南及运动处方,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选择运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本文对运动处方定义、运动在癌症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及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与指南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癌症患者运动处方研究与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力文 《癌症进展》2016,14(11):1075-1077
小肠腺癌(SBA)为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SBA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临床上缺乏标准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未见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根据近几年的一些回顾性研究,分别对SBA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晚期一线化疗、二线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进一步了解最新SBA内科治疗现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化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恶性肿瘤的发生、治疗及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指出心理社会因素对于恶性肿瘤的影响贯穿于其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整个过程,影响着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为影响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脐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3(IL 3)的表达水平并观察脐血输注预防肿瘤化疗诱发的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 (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38份脐血清和 2 3份健康成人外周血清进行了IL 3水平测定 ;肿瘤患者 41例化疗末次用药后 2 4~ 72小时接受脐血输注 ,2 8例化疗中口服利血生(2 0mg ,每日 3次 )作为对照组 ,观察WBC及ANC的变化。结果 :脐血清中IL 3表达水平 [(6 38.3± 2 0 5 .7) μg/L]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 [(6 6 .8± 39.3) μg/L] (P <0 .0 0 1) ;脐血输注组患者化疗后WBC、ANC低于正常值的持续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 ,ANC最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脐血清是IL 3的一个良好的天然来源 ;脐血输注预防化疗诱发的粒细胞减少症效果确切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并可为治疗其他化学毒物及电离辐射诱发的骨髓抑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煜  李鸿雁  马力文 《癌症进展》2012,10(4):377-380
目的研究一组Ⅲb及Ⅲc期结肠癌术后患者,在辅助化疗后继续行卡培他滨巩固化疗,观察对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2例Ⅲb及Ⅲc结肠癌术后患者,行常规6个月辅助化疗,休息3~6个月之后给予6个周期卡培他滨口服巩固化疗,观察无病生存率及巩固化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无病生存率的计算采用Life Tables分析法。结果使用卡培他滨作为Ⅲb及Ⅲc期结肠癌术后巩固化疗十分安全,初步观察复发转移率较低,无病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结论Ⅲb及Ⅲc结肠癌术后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巩固化疗可能改善无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部位肿瘤放射治疗常伴有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放射性直肠炎和结肠炎多见,偶见于辐射事故受大剂量照射致肠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如果小肠处于照射野内,也可导致放射性小肠炎.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于开始放射治疗的1~2周后,主要表现为肠蠕动增强、肠痉挛,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便血等症状.慢性放射性肠炎则出现于放疗结束后数月乃至数年,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肠腔狭窄引起排便困难和不全肠梗阻等征象,甚至瘘管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Lys 63连接多聚泛素化在辐射导致的NF-κB激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其作用位点。方法 通过基因瞬时转染技术将FLAG-TAK1和HA-Ub-K63质粒共同转染至HEK-293T细胞,应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辐射对TAK1泛素化的影响;用稳定转染TAK1表达的HeLa细胞,证实辐射对TAK1泛素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比较分析辐射对稳定转染TAK1 K158R的MEF细胞与TAK1野生型MEF细胞比较分析辐射对它表达IKKs、p38及JNK的影响,以证明辐射诱导的TAK1-Lys 63多聚泛素化的位点是否在TAK1赖氨酸158位点。结果 瞬时转染的HEK-293T细胞接受辐射后1 h开始出现明显的TAK1泛素化表现,2 h更明显。在稳定表达FLAG-TAK1的 HeLa细胞系中得到证实。与TAK1野生型MEF细胞相比,TAK1 K158R突变的MEF细胞中辐射诱导的IKKs和 p38 磷酸化作用减低。结论 TAK1多聚泛素化在辐射导致的NF-κB激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辐射所致TAK1-Lys 63连接多聚泛素化发生在TAK1的赖氨酸158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和利血平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H460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的阻断差异机制及意义,探讨CD133作为肺癌干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和分选A549和H460中的SP和非SP细胞.分别应用维拉帕米、利血平作为SP细胞的阻断剂.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P和非SP细胞内ABCG2、MDR-1、CD13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阻断A549和H460的SP细胞对Hoechst3342的外排方面,利血平的阻断效果更好.阻断剂在低浓度加入并提前给药效果较好.A549和H460的SP细胞中ABCG2、MDR-1均高表达.CD133在A549和H460肺癌细胞株的SP内过表达.结论:针对ABCG2编码蛋白的阻断剂或许可以更好的克服肺癌因ABC转运蛋白产生的SP细胞耐药.CD133可能被用来作为肺癌干细胞的分子表面标志.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血清sIL-2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DH释放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0例正常人、11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血清sIL-2R水平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清sIL-2R水平明显增高(P<0.01);上述改变在伴转移患者中更明显,与不伴转移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血清sIL-2R水平呈负相关(r=-0.473,P<0.001)。治疗有效的转移癌患者NK活性明显增强(P<0.05),sIL-2R水平显著降低(P<0.01);无效者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血清中异常增高的sIL-2R可能是导致肿瘤患者NK细胞活性低下的原因之一。NK细胞活性和sIL-2R可作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重要免疫学指标,监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两者的变化有助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