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AMI未并发休克及心力衰竭,如骤发室颤,心室停顿或自搏心律,通常称勾原发性心脏骤停(Primary Cardiac Sudden Death PCSD),其中以室颤最常见,发生率在2.4~10%。笔者为了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PCSD的原因,现将我院心内科1985年1月~1992年6月期间共收治AMI197例,均根据症状,心电图或血清酶学变化确诊。其中将并发PCSD患者14例(占7.1%),做如下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分析 (1)性别、年龄;PCSD患者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在5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岁,60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19基因(CYP2C19*2)分型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80例行PCI的ACS患者,根据CYP2C19*2等位基因突变情况分为无缺失功能等位基因的野生型组(GG,92例):进行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有缺失功能等位基因的突变杂合型组(AG,67例):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50rag,2次/a;突变纯合型组(AA,21例):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mg,2次/d;监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比较三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患者中的野生型占51.11%,突变杂合型占37.22%、突变纯合型占11.67%。据基因型所分三组临床资料及PCI结果无显著差异。AA组、AG组用药后7d,用药后180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GG组明显降低[180d:(24.3±3.41)%、(25.8±2.89)%比(30.3±3.17)%,P〈0.05]。随访12月,三组的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用于CYP2C19*2有缺失功能等位基因(AG或AA)的ACS患者,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于CYP2C19*2无缺失功能等位基因的ACS患者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相同。CYP2C19*2基因分型可以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发病的影响。方法:1487例住院患者根据经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1017例)和非CHD对照组(470例)。详细记录病史,体检资料,检验血常规,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CHD对照组比较,CHD组年龄[(58.01±11.15)岁比(60.18±11.85)岁],吸烟(34.5%比57.7%)、高血压(43.2%比66.6%)、糖尿病(11.5%比30.5%)所占比例,甘油三酯[(1.65±0.80)mmol/dl比(1.79±1.28)mmol/dl]、纤维蛋白原[(311.51±86.84)mg/dl比(362.38±94.73)mg/dl]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43±4.76)109/L比(7.18±2.64)109/L]均明显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1.18±0.32)mmol/dl比(1.11±0.30)mmol/dl,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CHD组也呈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CHD均有显著影响(r=1.00~2.81,P<0.05)。结论:除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外,炎症因子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升高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Ⅲ多态性(H1H1,H1H2,H2H2)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6例CHD患和53例健康对照分别进行βHaeⅢ多态性分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相似文献   
55.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6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01例,无再狭窄组153例,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提倡戒烟,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急诊PCI治疗不增加再狭窄。  相似文献   
56.
57.
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bg)等危险因素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方法对1017例CHD组和470例对照者组分别进行血浆Fbg浓度及其相关基因((Hae Ⅲ多态性)测定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抽提脱氧核糖核苷酸(DNA),采用酚/氯仿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加酶切技术检测Fbg(Hae Ⅲ多态性。血浆Fbg浓度(200~400mg/dl)测定采用凝血酶法。血脂测定采用标准酶法。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浆Fbg水平是CHD危险因素;(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bg(Hae Ⅲ多态性和吸烟对血浆Fbg水平有明显影响。结论除已公认的CHD危险因素外,血浆Fbg浓度增高可能也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明显受其基因(HaeⅢ多态性和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血浆凝血因子Ⅰ (Fg)和血脂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管腔狭窄程度≥ 5 0 %认为是有意义的病变血管 ,两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认为是多支血管病变。血浆Fg浓度测定采用Follin酚法 ,采用标准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 (apo)A和apoB。 结果 :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浆Fg浓度增高 ,同时表现TC、TG亦升高 ,HDL C降低 ,而且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Fg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37,P <0 .0 1) ,与血清HDL C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r =- 0 .33,P <0 .0 1)。结论 :血浆Fg和血脂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