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 评估X线平片对股骨头坏死ARCO3A期分期的准确性,并分析其误分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同期行髋关节正、蛙式位X线及CT检查,且髋关节CT分期为ARCO3A期的15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14例为双侧ARCO3A期,共计172例ARCO3A期股骨头坏死,F/M=67/91,平均年龄43.7±11.8岁。观察髋关节X线正、蛙式位图像进行ARCO分期并统计结果 。结果 髋关节X线分期为ARCO 3A期139例,误分期为ARCO 2期33例,准确率为80.8%;对照同期髋关节CT图像,X线误分期病例中未发现软骨下骨折6例(18.2%)、未发现坏死区骨折4例(12.1%)、未发现股骨头局限塌陷23例(69.7%)。结论 X线对股骨头坏死ARCO 3A期分期的准确性高,但仍存在误分期的状况。在临床工作中,正位结合蛙式位,仔细观察关节面局部轻微不光整及软骨下、坏死区骨折等征象有助于提高X线平片对股骨头坏死ARCO3A期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2.
中药诱发肝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维新  马云 《中国药业》2000,9(12):42-43
中药诱发肝损害的报道越来越多,笔就雷公藤、壮骨关节丸、地奥心血康、牛黄解毒丸、首乌片、复方青黛丸、蝮蛇抗栓酶、复方丹参和黄药子等中药诱发肝损害的现象作了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3.
1"治未病"思想的概念及内容 "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既病防变"3个方面. 1.1未病先防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于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淮南子·卷十六>有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即是主张常治无病之病,即未病先防,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选择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收集比较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强迫症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测量数据并采用均差作为效应量,应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合计样本量468人.排除可能引起异质性的1组数据后,3组数据比较了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0.4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MD =6.46,Z=5.03,P≤0.05);7组数据比较了药物治疗联合CBT与单纯CBT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9.0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CBT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没有差别(MD =0.87,Z=1.22,P>0.05).结论:鉴于目前结果,推测对于强迫症状的改善,药物治疗联合CBT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而与单纯CBT相当,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进行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的筛检,从而认识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在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04/07期间的1657名和2005-04/07期间的1748名离休干部进行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含量测定,并对溶血磷脂酸>3.0μmol/L和磷脂酸>5.0μmol/L的阳性人员进行药物干预。同时,选择2004年溶血磷脂酸和/或磷脂酸阳性人员119人,随机分为两组:①干预组(n=72):男63人,女9人,平均年龄78岁。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持续1个月。②对照组(n=47):男42人,女5人,平均年龄76岁。干预后,测定两组血浆中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的含量。结果:纳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2005年磷脂酸及血浆溶血磷脂酸 磷脂酸阳性率均明显低于2004年(P<0.01),尤其是磷脂酸的阳性率降低的更为明显。2005年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的平均值均明显低于2004年(P<0.01)。干预组干预后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①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的测定可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种手段。②阿司匹林干预后,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的含量均降低,可作为一种降低缺血性疾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丹酚酸B的含量和提取物出膏率为指标,采用以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法,对滇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滇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最优提取工艺为8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此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克班宁注射剂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性质稳定的克班宁注射剂,优选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色泽变化进行考察.结果配制0.25%克班宁注射剂的最佳工艺为:以盐酸为成盐用酸,pH为4.4,NaHSO3为抗氧剂,熔封通CO2且避光保存.以该法配制的克班宁注射剂沸水加热6 h,强光照射1 2 h,色泽无变化.结论按上述方法配制的克班宁注射剂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采用德尔菲法调查国内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CBT)技术的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国内精神分裂症CBT技术。方法 在文献复习、专家论证会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表,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各项技术成分从可操作性、使用频率、对治疗效果的贡献及来访者的可接受性4 个不同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各项技术综合秩次大小进行排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专家基本情况、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并评价专家咨询的可靠性。结果 (1)参与本研究的23 位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84,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2)经过两轮咨询,在四个维度上评分的变异系数> 0.30的技术明显减少,全部技术的协调系数在0.4~0.5。(3)综合4 个维度的权重,根据各项技术成分综合秩次大小排出46 项技术的顺序,前35 位的技术成分除行为激活、声音日记外在各个维度上均达成专家共识,排序为36~46 位的主要是针对阴性症状的治疗技术专家意见存在一定程度分歧。结论 本研究的专家积极程度高,权威性高,结果可靠;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好;经过两轮咨询,综合4 个不同维度确定了46 项技术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9.
<正>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笔者根据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7例神经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神经性皮炎的诊断,1均来源于我科门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8~71岁,平均37.3±11.5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2.4±1.2年。其中皮损位于颈部两侧或颈后枕部21例,位于双肘关节伸面、肘弯的16例,肩背部11例。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9~70岁,平  相似文献   
110.
朱宗萍  王继森  廖婉  陈姣  陈意  杨青松  李锐  马云桐  傅超美 《中草药》2021,52(11):3257-3268
目的 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抗血管新生作用,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姜黄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考察姜黄挥发油、姜黄素以及姜黄水提液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检测各给药组斑马鱼节间血管生成数,计算血管生成抑制率.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