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刺任脉和督脉对脑缺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任脉和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10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针刺督脉组及针刺任脉和督脉组,sham组10只,其余3组又分别随机分为7d组、14d组和28d组3个亚组,每亚组10只。Wistar大鼠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GFAP/NSE)双标细胞的表达。结果:针刺督脉治疗可以下调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的GFAP阳性细胞数,同时使GFAP/NSE双标细胞增多;针刺任脉和督脉治疗的GFAP阳性细胞增殖幅度小于针刺督脉组,而GFAP/NSE双标细胞的增殖幅度则大于针刺督脉组。结论:针刺任脉和督脉可抑制脑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并可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任脉电针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两小时后再灌注.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和任脉电针组,分别于造模成功7天、14天和28天后观察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变化.结果:与手术对照7天组(C-7d)相比,任脉电针7天组(R-7d)的5-溴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5-溴脱氧尿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细胞(Brdu/GFAP)、5-溴脱氧尿苷/巢蛋白双标细胞(Brdu/Nestin)、5-溴脱氧尿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标细胞(Brdu/Nse)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4天组及28天组中,任脉电针14天组(R-14d)、任脉电针28天组(R-28d)Brdu阳性细胞及Brdu/Nestin、Brdu/Nse双标细胞数量分别较手术对照14天组(C-14d)、手术对照28天组(C-28d)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28天组,R-28d的Brdu/GFAP双标细胞明显多于C-28d(P<0.01).结论:任脉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适当促进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毫火针治疗3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观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毫火针治疗,治疗前分别记录各患者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分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治疗4周后再次记录各患者MAS量表及NDS量表(肩关节及手)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MAS及N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毫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可降低患者MAS及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改善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F波(F-wave)检测,观察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波潜伏期和时程。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及平均时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及平均时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面肌训练可缩短顽固性面瘫患者F波潜伏期,延长F波时程,促进运动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调任通督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对照组)。调任通督组32例接受调任通督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对照组31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量表(css)的改善调任通督组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其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08年1月1日~2009年5月1日在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及其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资料,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对影响生存质量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5例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预后良好者167例(45.75%),预后不良者198例(54.25%).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嗜酒、脑卒中复发、肥胖、对中风知识的了解以及在饮食和情志方面的关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说明糖尿病、嗜酒、脑卒中复发、肥胖为导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中风知识的了解以及在饮食和情志方面的关注是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龙虎交战法合雷火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本病是由于慢性积累性劳损,导致肱骨外上髁腕伸肌腱附着处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多见于反复做前臂旋前、用力伸腕的成年人,好发于右侧。属中医学“伤筋”、“痹症”等范畴。笔者运用龙虎交战针刺手法联合赵氏雷火灸(以下简称雷火灸)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并与常规针刺加艾灸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来的研究认为,针刺任脉治疗脑卒中的机制在于针刺任脉可能产生与干细胞增殖分化有一些联系的生长因子。脑缺血损伤后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试图自我修复的途径应是多元化的,针刺及外源性生成因子的给予为其不同的途径。实验拟观察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①材料: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3只。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26只、电针任脉组23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22只。后3组又分为缺血后7,14和28 d 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干预: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后参考Longa神经病学评分标准,1~4分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离断右颈外动脉,不予栓塞。电针任脉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针刺承浆、气海、关元3穴,针刺后加电,疏密波刺激(疏波30 Hz,密波100 Hz),强度6~15 V,以身体相应部位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 m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灌后立即给药,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000 U/d,此后每天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次/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固定于针刺操作台上20 min,不予针刺。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③观察指标: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用Olympus FV 5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在200倍镜下,计数平均5个视野阳性细胞数。 结果:造模成功大鼠54只及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进入结果分析。侧脑室5-溴-2’-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双标细胞: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造模后7和14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电针任脉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造模后3个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与电针任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局灶性缺血模型大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且两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神理筋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台山中医院、新会中医院、新会人民医院和深圳中医院四家合作医院针灸科门诊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痉挛性斜颈患者32例,给予调神理筋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四种类型痉挛性斜颈治疗效果相互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sui评分平均(11.2±3.2)分,治疗后Tsui评分平均(4.6±1.2)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者;结论调神理筋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醒脑开窍法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醒脑开窍法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AM[))、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HAMD量表、ADL评分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不仅有利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