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 胰岛素具有促进近视发生的作用,胰岛素受体已被证实存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是RPE细胞分泌的重要的近视信号因子之一.目的 研究胰岛素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羟基酶/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促进RPE细胞增生及分泌TGF-β2.方法 使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分别将10×103 U(商品单位)/ml胰岛素、LY294002、10× 103 U/ml胰岛素+LY294002、Wortmanin和10× 103 U/ml胰岛素+Wortmanin20 μmol/L各20μl加入培养基,另设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作用后48 h,采用MTS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增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以评估细胞分泌TGF-β2的能力;各种药物作用后1h和2h,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S结果显示,胰岛素+LY294002组RPE细胞的增生值(A值)明显低于胰岛素组(0.75±0.03 versus0.9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岛素+Wortmanin组RPE细胞增生与胰岛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7±0.07 versus 0.98±0.04,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素+LY294002组和胰岛素+Wortmanin组RPE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分别为(11.59±2.85)pg/ml和(49.16±10.94) pg/ml,明显低于胰岛素组的(548.50±35.1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胰岛素+LY294002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质量浓度的下降值明显高于胰岛素+Wortman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1,P=0.000).RT-PCR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1h和2h,胰岛素+LY294002组和胰岛素+Wortmanin组细胞中TGF-β2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胰岛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 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RNA相对表达量的下降程度稍大于胰岛素+Wortmanin组,作用后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6,P=0.014),但作用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492).结论 胰岛素可以通过PI3 K/Akt途径促进RPE细胞增生,并促进RPE细胞分泌TGF-β2以进行信号传递,可能是胰岛素促进近视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顾青  潘波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42-544,480
目的总结眼球钝挫伤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意义及眼前节损害的表现。方法对眼球钝挫伤患者行UBM检查。结果前房积血12眼(35.2%),睫状体脱离14眼(41.2%),房角后退6眼(17.6%),晶体半脱位8眼(23.5%),虹膜前黏2眼(5.9%)。结论 UBM的应用为眼前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尤其对于钝挫伤的患者,将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闭合性眼外伤眼前节损害的漏诊和误诊,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高糖状态下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视网膜微血管中的表达.方法 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体外培养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分别于建模后2、4、8周,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视网膜中TSP-1的表达.收集不同时段高糖孵育的内皮细胞,Real-time PCR检测TSP-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SP-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的表达随病程而增加;在正常对照组中,TSP-1的表达呈现生理性的年龄-相关性增长,其增加程度远低于相应周龄的糖尿病大鼠.高糖孵育内皮细胞48 h时,TSP-1 mRNA较正常对照增高,在高糖作用5 d时反而下降(P<0.05).结论 TSP-1对维持血管稳态起重要作用.在高糖状态下,TSP-1高表达可能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重要的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5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并了解屈光矫正前后,盲和低视力的患病情况.方法 调查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同心县50岁及以上的农村人群进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视力、眼压、验光、裂隙灯显微镜、免散瞳数字眼底照相等眼部专科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5 493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 046例接受并完成了检查,应答率为91.86%,在受检的5 046例中,屈光不正2 116例,屈光不正患病率为41.93%.根据日常生活视力(PVA)标准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盲的患病率分别为5.35%、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8,P<0.01),低视力的患病率分别为15.28%、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54,P<0.01).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屈光不正患病率分别为45.94%、36.42%、25.38%、33.79%,不同教育程度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9,P<0.01);回族和汉族患病率分别为43.33%、3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0,P<0.01).结论 宁夏同心县5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屈光不正患病率为41.93%,根据不同标准,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不同,不同年龄、教育程度、民族之间患病率也不同.通过屈光矫正,低视力患病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干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r/6A)参与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实验研究。本研究分为四部分:①取对数生长期RF/6A细胞进行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观察组.每组均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对照组加入终浓度0.20mg/ml的硫酸鱼精蛋白,复方血栓通观察组设立0.39~50.00mg/ml的多个不同浓度组。培养24h后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各组吸光度4值,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VEGF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的影响。②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终浓度为3.13、6.25、12.50mg/ml的复方血栓通组,培养24h后检测不同浓度复方血栓通对RF/6A细胞移行的影响。⑧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终浓度为0.39、0.78、1.56mg/ml的复方血栓通组,培养12h后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RF/6A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④设立空白对照组、终浓度为0.20mg/ml的硫酸鱼精蛋白阳性对照组和终浓度为1.56、3.13、6.25mg/ml的复方血栓通组,培养24h后,运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RF/6A细胞表达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和mRNA的影响。对多组计量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各组间4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69,P〈0.01),同空白对照组比较,0.78~25.00mg/ml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VEGF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尸均〈0.011;②复方血栓通浓度为0、3.13、6.25和12.50mg/ml时,RF/6A细胞移行数分别为123.3±13.8、114.3±15.5、54.0±6.1和40.3±1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36.918,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25和12.50mg/ml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RF/6A细胞移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均〈0.01);③复方血栓通浓度为0、0.39、0.78和1.56mg/ml时RF/6A细胞内皮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0.3±2.5、12.7±2.1、9.7±1.2和0.7±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324,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39、0.78和1.56mg/mA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RF/6A细胞内皮管腔形成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均〈0.01),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④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1.56、3.13和6.25mg/ml浓度的复方血栓通组VEGF和MMP.2蛋白相对含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3.346、1670.505,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具有显著抑制RF/6A细胞VEGF和MMP-2蛋白表达的作用(P均〈0.01),复方血栓通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各组VEGF和MMP-2mRNA相对含量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28.130,208.579,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具有显著抑制RF/6A细胞VEGFmRNA表达的作用(P均〈0.01),复方血栓通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复方血栓通可能通过抑制RF/6A细胞增殖、移行以及管腔形成来抑制其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其机理可能与抑制RF/6A细胞VEGF、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超声检查术(EUS)的影像特征,提高对PGL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诊断明确的PGL患者在内镜和超声影像学方面的图像,以及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内镜和超声影像学方面动态变化,总结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影像特征。结果经EUS并且病理明确诊断为PGL者24例。病变表现为溃疡型14例,结节型5例,浸润型3例和糜烂型2例。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窦体7例,胃体8例,胃体底4例。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12例,浸润至肌层7例,全层浸润5例。胃周淋巴结浸润5例。治疗后其中15例患者进行了EUS的复查和随访。结论掌握EUS的内镜和超声影像特征可以提高对P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EUS对PGL的疗效评估和复发随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任务诱发去激活(Task induced deactivation,TID)皮层区是静息态脑功能的“默认”模式相关脑区,可能与自我定向思维活动有关。本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线TID脑区是否出现变化,以及TID脑区与患者情感状态、行为学表现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5例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执行2-back工作记忆任务时行全脑BOLD-fMRI扫描,对每个受试者进行PANAS量表评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2-back任务中反应时间(RT)延长,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后内侧皮层(PMC)脑区TID效应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增加;患者组MPFC区TID与RT、负性情绪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任务执行中存在着认知-情感之间注意资源转移效率障碍,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大鼠脱离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脱离(RD)后1、3、6、12、24、48、72 h组,每组6只大鼠12只眼。视网膜下腔单次注射1.4%透明质酸钠致上半侧视网膜隆起建立RD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时间点EPO和EPOR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PO和EPOR在视网膜中定位表达的情况。结果 EPO和EPOR的mRNA表达水 平在RD后均上调,均于RD后48 h达到高峰,分别于RD后6、12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EPO和EPOR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在RD后均增高并在RD后48 h达到高峰,均于RD后3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自神经节细胞层至光感受器细胞的内外节均有EPO弱表达,RD后48 h视网膜相应部位呈强阳性表达;正常视网膜自神经节细胞层至光感受器细胞的内节均有EPOR表达,RD后48 h视网膜相应部位呈强阳性着染。结论 RD后大鼠视网膜EPO和EPOR表达均逐渐增强,48 h达到高峰;大鼠神经视网膜大部分层次能表达EPO和EPOR。  相似文献   
59.
例1 女,24岁.头顶部胀痛伴右上肢活动不灵4 d入院.体检:右上肢近段肌力Ⅳ级,远段0~Ⅰ级,右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减低.左侧肢体无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60.
中药复方血栓通可抑制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法检测复方血栓通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MTS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ECV-304细胞移行的影响;Matrige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对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复方血栓通中、低浓度组能够抑制鸡胚CAM血管生成;MTS比色法显示,1.5625~100g/L复方血栓通对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更低和更高浓度的复方血栓通则无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复方血栓通为0,3.125,6.25和12.5g/L时ECV-304细胞移行数分别为219±17,183±14,135±13和19±9;Matrigel实验显示,复方血栓通为0,0.390625,0.78125和1.5625g/L时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6.3±1.2,18.7±1.5,14.7±0.6和2.7±0.6。结论:复方血栓通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