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存在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国外研究提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调是CHF的病理机制之一,而左旋卡尼汀(L-CN)可加速脂肪的β-氧化,提高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本研究采用国产L—CN静脉滴注治疗CHF95例,并与同期常规治疗对照,旨在探讨L-CN对CHF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述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成扩张型心肌病。方法 对 18例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阐述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过程。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积极有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防止其再次发作能延缓病程进展 ,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IRS与促-抗炎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方法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SIRS组(Ⅰ组,17例),非SIRS组(Ⅱ组,13例)及SIRS治疗组(Ⅲ组,1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PF)、治疗后48h(AF48)及治疗后10d(AF10d)血清内5种促炎细胞因子和2种抗炎细胞因子含量,同时观察Ⅰ组、Ⅲ组SIRS状态的变化。结果PF时,7种细胞因子,Ⅰ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Ⅱ组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AF48时,5种促炎细胞因子,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而Ⅱ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2种抗炎细胞因子,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治疗后10d,7种细胞因子含量,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SIRS状态变化,Ⅰ组,AF48时仍为SIRS,于第10天已无SIRS,Ⅲ组,AF48和AF10d都无SIRS存在。结论促炎细胞因子是SIRS形成的前提,而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是决定SIRS的关键;血液滤过是终止SIR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心脏病致重度二尖瓣狭窄(MS)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死亡率高。我院于1993-01-2004-06应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7例重度MS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结果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盐酸吗啡硬膜外镇痛配伍药物的高效液相检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盐酸吗啡、盐酸布比卡因、氟哌利多和氢溴酸东莨菪碱配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inertsilODS)(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10nm;流动相: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5.7)(50:50);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盐酸吗啡浓度在11.17~83.775μg/ml、盐酸布比卡因浓度在255.97~1919.775μg/ml、氢溴酸东莨菪碱浓度在2.552~19.14μg/ml、氟哌利多浓度在10.28~77.10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盐酸吗啡99.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盐酸布比卡因100.4%(RSD为0.5%)、氢溴酸东莨菪碱99.49%(RSD为1.2%)、氟哌利多100.03%(RSD为0.5%)。结论该方法方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吗啡、布比卡因、东莨菪碱和氟哌利多配伍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栓塞致休克或心脏骤停患者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较大剂量尿激酶快速静脉溶栓抢救急性肺栓塞(PE)致休克或心脏骤停,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比索洛尔治疗肺心病伴室上性心动过速35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比索洛尔治疗35例肺心病伴不同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同期住院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结果相对照。结果表明用比索洛尔2.5mg,每日2次口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达77.1%。其中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反复短阵发作性房速的疗效优于多源性房速。临床上无应用比索洛尔后气道阻力增加的表现。证明比索洛尔对肺心病伴室上速疗效肯定;肺心病患者即使在急性加重期亦能很好耐受治疗剂量的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19.
排尿性晕厥并发心房颤动早有报道。本文报告一例男性患者,三次排尿性晕厥发作,均伴有心房颤动,历时1~2天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病例介绍:男患,28岁,建筑工。饮酒后午夜起来排尿时突然晕厥,前额部擦伤,于1990年6月8日首次入我院门诊。查体发现心率约80次/分,心律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无杂音,余正常。心电图为心房颤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各房室径正常范围,瓣膜活动正常,当时未作处理。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结果显示起初3小时左右为心房颤动,蹬楼活动后即转为窦性心律。1991年4月患者在饮酒午睡后排尿时再次晕厥,被他人发现,立即送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为心房颤动,室率约80次/分。未作特殊处理。次日到我院门诊复查心电图已转为窦性心律。1991年9月,患者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右室心肌病一家系三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家族性右室心肌病一家系三例报告顾国清,楼人英,杜汝辉右室心肌病(RVCM)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一种少见亚型。心肌病变主要累及右室,常以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本文报道同一家族3例以右心衰竭、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为共同表现的RVCM及其家系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