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处理危重胰十二指肠损伤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1月问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DCS理念处理的19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未再行确定性手术,康复出院。12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后行确定性手术(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端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康复出院。4例(21.1%)在损伤控制性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应用DCS理念处理胰十二指肠损伤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秦皮乙素经核糖体蛋白S6激酶/4E结合蛋白-1(p70S6K/4E-BP1)信号通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设HCT116细胞组、氟尿嘧啶组(20μg·ml-1)、秦皮乙素低(40μg·ml-1)、高(80μg·ml-1)剂量组,置于CO2培养箱(37℃、5%CO2、2%O2、93%N2)。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培养结束后,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 Chamber测定迁移水平,RT-PCR法及WEST-BLOT法测定细胞p70S6K、4E-BP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氟尿嘧啶组、秦皮乙素低、高剂量组存活率、穿膜数、P70S6K、4E-BP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HCT116细胞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HCT116细胞组(P<0.05)。秦皮乙素低、高剂量组存活率、穿膜数、P70S6K、4EBP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氟尿嘧啶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氟尿嘧啶组(P<0.05)。秦皮乙素低、高剂量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皮乙素能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秦皮乙素抑制p70S6K、4E-BP1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9月到2009年6月,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晚期癌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参附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血红蛋白、免疫功能、心功能及血液黏度的差异。同时分析癌因性疲乏与其他观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在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血红蛋白、部分免疫指标和心功能以及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且癌因性疲乏与血红蛋白和细胞免疫功能呈负相关,与心功能不全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参附注射液能通过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贫血状况、细胞免疫功能和心功能来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构建远程医养结合体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1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远程医养结合体系服务,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案分别接受医养服务。3个月后,分别评价两组的就诊次数、漏服药物例数、血压、血糖水平、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就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药物漏服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压、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医疗服务、心理慰藉、科普宣传及日常照护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文化娱乐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医养结合体系能够为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减少就诊次数、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与心理慰藉及更好的科普宣传等,同时也能促进日常照护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癌因性疲乏( 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指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一种持续的主观上的疲劳感^[1]。目前临床上对癌因性疲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本科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4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应用吗啡滴定联合中医方法治疗中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乏CRF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3月,选择39例在本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有中重度疼痛表现的晚期癌症患者,行吗啡滴定和中医方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评价CRF程度、疼痛强度、睡眠质量及吗啡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3周后,CRF程度较治疗前显著减轻,疼痛强度显著减弱,睡眠质量显著提高(P<0.01)。吗啡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前,CRF程度等级和疼痛强度等级呈正相关(P<0.05),CRF程度分值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吗啡滴定联合中医方法能有效治疗中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CRF,而且安全性也较高。减弱疼痛强度、提高睡眠质量可能是吗啡滴定联合中医方法治疗CRF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结肠手术老年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肠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30例和PCV-VG组(P组)30例。记录各时点(T1~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术中pH、PaO2及PaCO2, 计算氧合指数(OI),观察术后5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组间各时点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T1~T6的HR均比T0增加(均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4和T5时pH降低。随体位变换时间增加,2组患者PaO2下降,PaCO2上升,OI下降(均P<0.05)。在T5时,组间比较,V组PaO2及OI低于P组。在T3~T6,V组Ppeak及Pplat升高,Cdyn下降;T4~T5,P组Cdyn下降。在T5时,V组Ppeak值[(25.4±2.1)cm H2O vs. (16.3±2.1)cm H2O,1 cm H2O=0.098 kPa]、Pplat值[(9.0±0.5) cm H2O vs. (7.0±0.6)cm H2O]高于P组,Cdyn值[(33.2±6.3) mL/cm H2O vs. (40.3±5.2)mL/cm H2O]低于P组。P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3.3%(1/30)]比V组[23.3%(7/3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7)。  结论  PCV-VG适用于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结肠手术老年患者,可降低气道压,提高氧合指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RS)工作中应用责任制护理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5月8日—2013年3月31日新入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400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位护士按能级不同包干一定数量的患者。对所有患者施行营养风险筛查工作,并对2组患者在术后的状况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营养筛查工作后及时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后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35.5 g/L和26.2 g/L、住院时间为10.4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在6%以下,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责任制护理落实到营养筛查工作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的提高,均在98%以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过失(2%)与对照组(7%)比较也明显减少(P<0.05)。 结论 责任护士开展营养风险筛查工作后,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全麻下用三孔线扎法实施51例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分别和两个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比较术中副损伤例数、中转开腹例数、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多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各项观测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