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正常和感染柯萨奇B3病毒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用膜片箝技术记录经L型钙通道的Ca2+电流.结果:正常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Ca2+电流密度为41±08pA/pF,柯萨奇B3病毒感染后Ca2+电流密度增加到49±14pA/pF.牛磺酸16mmol·L-1不仅使正常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Ca2+电流密度降为35±05pA/pF,也使感染柯萨奇B3病毒后心肌细胞的Ca2+电流密度降为38±08pA/pF.柯萨奇B3病毒感染使引起最大Ca2+电流的膜电压(Vp)由8±8mV减为5±3mV,牛磺酸可使降低的Vp恢复到8±4mV.结论:牛磺酸抑制柯萨奇B3病毒感染引起的Ca2+电流的增加,并使因感染而降低的引起最大Ca2+电流的膜电压正常化.牛磺酸对L型钙通道的影响是牛磺酸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内Ca2+增加和异常电活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1例报告厦门市中山医院王金岸,顾全厚梅毒是十六世纪以后传入我国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旧中国并不少见,解放以后由于社会保健事业的发展,梅毒几近绝迹。近年来梅毒偶有发生,笔者发现1例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男婴,2个...  相似文献   
43.
二甲双胍对肥胖葡萄糖耐量降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全霞  杨树国 《山东医药》2008,48(29):72-73
42例成人肥胖(BMI>25 kg/m2)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服用二甲双胍0.25~0.5 g,3次/d,共24周.采用高频超声测试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活性明显增加(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二甲双胍可改善肥胖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降血糖、血脂及抑制血管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TIMP-3和RASSF1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TIMP-3和RASSF1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IMP-3和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IMP-3和RASSF1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大肠黏膜、癌旁和腺癌中TIMP-3的阳性率分别为90.0%、70.0%和16.7%,RASSF1A阳性率分别为83.3%、63.3%和23.3%.大肠癌中TIMP-3和RASSF1A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P<0.05;P<0.01)、浸润深度(P<0.05;P<0.01)及分化程度(P<0.05;P<0.05)有关.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IMP-3和RASSF1A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6,P<0.05).结论:在大肠癌中TIMP-3和RASSF1A具有明显相关性,TIMP-3和RASSF1A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鉴别大肠良恶性肿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出国劳务渔民的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做好出国劳务渔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舟山市1997-2005年出国劳务渔民HIV感染情况监测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5年全市报告HIV感染者共60例,本市户籍29例,其中出国劳务渔民20例,占本地感染者的86.97%(20/29)。感染的出国劳务渔民均为男性青壮年,感染地分别为亚洲和非洲,在国外都有异性性行为史。结论出国劳务渔民已成为舟山市艾滋病流行的高危人群,要做好对出国劳务渔民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Lp)(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198例,预后不良组(mRS>2分)42例.在入院治疗前进行血常规、Lp(a)检测,分析两组Lp(a)与N...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影响.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全面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变化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选择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均显著,但经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更低,免疫功能改善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8.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舟山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舟山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情况,比较手足口病发病季节趋势并探讨高峰变化原因。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日期,分别用Watson-William法和Watson's U2法对3年发病高峰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亚型病原体分布,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舟山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均存在季节性集中趋势(P〈0.01),5月8日—9月1日是疫情高峰期;3年间发病高峰时间不尽相同(P〈0.01),2012年发病高峰时间早于2010年及2011年(P〈0.01)。2010—2012年报告35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体分布各年不同(P〈0.01),其中2010年、2011年以EV 71病毒为主,分别占58.46%、64.62%;而2012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48.84%;两两比较表明,2010年、2011年分别与2012年病原体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舟山市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病原体优势毒株发生变化,由EV 71转变为其他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流行特征、耐药性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分离的106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来自于99例脓毒症患者,检测CR-hv KP以及耐药性、毒力基因情况,分析CR-hv KP和非CR-hv KP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28 d病死率情况。结果:106株CRKP中,共检出CR-hvKP株28株。CR-hvKP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耐药,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相对敏感。CR-hvKP株rmpA、iutA和rmpA2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2.86%(26/28)、82.14%(23/28)和85.71%(24/28),高于非CR-hvKP株[16.67%(13/78),26.92%(21/78),15.38(12/78)](P<0.05)。CR-hvKP和非CR-hvKP株magA、wcaG、ybtS、entB和kfu9基因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hvKP患者有糖尿病比例为45.83%(1...  相似文献   
50.
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间质瘤是起源于腹腔内任何器官组织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尤其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itumor,GIST)多见,GIST大多数见于成人,儿童极少见。60%~70%发生于胃,20%~30%发生于小肠。GIST由Mazur等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而提出,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