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许旺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制备中的作用已被学术界所接受.胎兔的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善,而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探讨将胎兔许旺细胞植入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桥接体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SPF级怀孕28 d的新西兰白兔2只、成年新西兰白兔1只.②实验过程:包括胎兔许旺细胞培养、去细胞神经桥接体的制备以及许旺细胞与去细胞神经桥接体的体外种植3个步骤.使用双酶消化法培养许旺细胞并将其种植于经3%TritonX-100作用96 h后的同种异体神经中.③实验评估:分别于培养的1,3,5 d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许旺细胞在桥接体中的生长情况.结果:①采用双差速贴壁法去除绝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后在细胞培养的初期使用阿糖胞苷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后期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冈子促进许旺细胞牛长能获取大量许旺细胞且纯度可达90%以上.②用3%Triton X-100作用96 h可去除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而保留完整的神经基底膜管和纤维支架结构,并且对神经基底膜主要成分一层粘连蛋白无明显影响.③采用胎兔坐骨神经培养的许旺细胞能在用成年兔坐骨神经制备的去细胞桥神经接体中生长良好,并且有迁移成行的特性.结论:种植许旺细胞重新细胞化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将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培养胎兔许旺细胞,观察许旺细胞生长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2/2004-0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细胞培养室完成。怀孕28d的新西兰白兔,剖腹取出胎兔,取胎兔坐骨神经,剥干净外膜,用植块加差速贴壁联合法培养胎兔许旺细胞,纯化传代后的胎兔许旺细胞分成2组培养,一组加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即实验组,另一组加常规培养液,即对照组。细胞传代后24h在每个培养皿中随机选取3个视野。开始初次细胞计数,以后在统一视野每天进行许旺细胞计数。增殖指数=各次观察细胞数/初次观察细胞数。结果:实验用剖腹取出胎兔8只,坐骨神经16根。60个观察视野,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第6天见细胞从胎兔神经组织块周围爬出。②第8天细胞沿组织块向外生长,可见大量梭形的胎兔许旺细胞;第14天植块周围细胞长势最好。③有两种细胞,一种为细胞形态梭形,有突起,多为双极,偶尔可见3个细长突起,胞核呈椭圆形,胞体周围有光晕,即生长晕,为许旺细胞。偶尔可见另一种细胞,胞体大,呈扁平状,外形不规则,突起短而多,细胞核较浅,核仁明显,有2-3个核仁,为成纤维细胞。④根据许旺细胞特有的特征性形态以及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证实为许旺细胞。⑤实验组许旺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加快[传代培养后第3天:(1.41&;#177;0.12),(1.05&;#177;0.10);第4天:(1.85&;#177;0.26),(1.21&;#177;0.22);第5天:(2.36&;#177;0.43),(1.23&;#177;0.32);第6天:(3.52&;#177;0.11),(1.94&;#177;0.33);第7天:(6.25&;#177;0.38),(3.14&;#177;0.27)。P〈0.0011。结论:用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胎兔许旺细胞生长分裂,能够获得大量的胎兔许旺细胞,满足组织工程对许旺细胞的需求;此外胎兔许旺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也可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24.
25.
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134例174处.男101例,女33例;年龄15~48岁,平均27.8岁.掌骨骨折105处,指骨骨折69处.闭合性骨折71处,开放性骨折103处.其中粉碎性骨折68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46处,横形骨折32处,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质缺损13处,病理性骨折(内生软骨瘤)合并骨质缺损15处.合并伸屈肌腱损伤或神经损伤18处,皮肤缺损11处,累及关节的骨折16处.伤后至手术时间2~72 h,平均6 h.结果 术后伤口除1例感染外,均Ⅰ期愈合.皮瓣供区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个月.X线片示骨折线于术后6~11周消失.伤指外观无明显成角及旋转畸形.术后因疼痛不愿活动致关节僵硬3指,累及关节的骨折致创伤性关节炎1指,延迟愈合2指,伤口感染1指.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按照TAM系统评定法,优115处,良39处,可12处,差8处,优良率88.5%.结论 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6.
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手术前后供趾足足底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第2足趾游离移植手术前、后供趾足足底应力的变化.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应用比利时Footscan公司的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检测15例采取保留第2跖骨头的第2足趾游离移植术患者手术前、后足底生物力学的各项指标.结果 供趾足术后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第1趾区(T1)、第1,2,3跖骨头(M1~M3)最大压强减小,足跟内侧(HM)、足跟外侧(HL)最大压强增加,T1、M1~M3冲量值减小,HM、HL冲量值增加,M1、M2、前足蹬离期(FFPOP)接触时间减小,前足接触期(FFCP)、全足放平期(FFP)、M3、HM、HL接触时间增加,初始接触期(ICP)、FFP、FFPOP期x坐标值负向增大,FFP、FFPOP期y坐标值减小,FFP期足外侧压力增大;术后3个月T1最大压强减小,HM、HL最大雎强增加,M1、M2冲量值仍减小,FFCP、FFP足外侧压力增大;术后6个月仅T1、M3、M4、M5最大压强值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趋于正常化.结论 保留第2跖骨头的第2足趾游离移植术术后6个月供足足底生物力学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7.
28.
29.
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病例的病史、术中发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卡压部位均在骨间后神经分出旋后肌运动支后至Frohse弓之间。卡压的结构为桡侧返血管(5处)、桡侧腕短伸内侧腱样缘(1处)、Frohse弓近侧神经与周围的粘连(2处)、Frohse腱弓(3处),1例卡压结构不明。3例行神经松解,2例行神经移植,1例行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功能得到全部恢复。结论 前臂反复旋转促进多处卡压的病理结构的形成,根据神经受卡压程度选择神经松解或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手部损伤后虎口严重挛缩及拇对掌功能障碍者,应用髂腹股沟骨皮瓣开大虎口,一期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6年2月,对5例虎口严重挛缩伴拇对掌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髂腹股沟骨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同时一期行骨性拇对掌功能重建,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38岁。挤压伤术后3例,腕关节离断伤和爆炸伤术后各1例。虎口平均宽度为18mm,虎口角平均为20°,病程6-24个月。术后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后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周断蒂,8周X线片示髂骨与第1、2掌骨骨性愈合,移植骨无变形及吸收。随访6-12个月,虎口角平均增大60°,虎口宽度平均增大32mm,持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取髂腹股沟骨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同时一期行骨性拇对掌功能重建,是一种相对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