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15082例抗酸染色病例的分析,研究结核病在男女性别之间以及不同的标本种类之间的发病情况。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做抗酸染色检查的全部病例,比较不同时间、性别因素及不同年龄段结核病的好发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结核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同标本种类之间穿刺液的阳性率是最高的;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对于结核病也是不同的;结核病的好发年龄段均处于青年人群。结论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穿刺液的阳性率比痰液、脑脊液的都高;女性比男性容易患肺结核;肺结核的发病趋于年轻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肝组织CD8 T细胞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HBV变异者27例,无变异者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各组间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25例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CD8 T细胞分布;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变化;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HBVDNA水平,PCR-RFLP测定前C区G1896A、P区YMDD变异。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变异伴肝病进展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HBV变异肝病无明显变化者(3.00±1.33,2.57±0.83vs4.32±0.96,P<0.01),后者与HBV无变异者没有明显差异(4.32±0.96vs4.77±2.11,P>0.05)。外周血Treg细胞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r=0.411,P<0.01);免疫组化显示HBV变异伴肝病进展患者肝组织CD8 T明显增多,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汇管区较多CD8 T浸润。结论Treg比例降低与HBV变异肝病进展可能有关,可作为HBV变异后临床转归的预测指标。初步显示,肝组织CD8 T浸润与外周血Treg细胞呈负相关,提示HBV变异后肝脏病进展的免疫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HSV-Ⅰ、Ⅱ)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实验诊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有GH皮损或无GH皮损但有泌尿生殖道症状的1859例患者(男1104例,女755例)检测HSV-Ⅰ、Ⅱ抗原,无GH症状者同时检测其他性病病原体。结果 1104例男性患者中,无GH皮损但有尿道症状者498例,检出HSV抗原阳性159例,阳性率31.9%;有GH皮损者606例,检出HSV抗原阳性367例,阳性率60.56%。有和无GH皮损两组HSV抗原阳性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8.70,P〈0.001)。755例女性患者中,无GH皮损但阴道分泌物不正常或外阴不适者333例,有GH皮损者422例,HS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0.63%(102/333)和35.31%(149/422)。有和无GH皮损两组HSV抗原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63,P〉0.05)。男、女无GH皮损组分别有90例和36例,除HSV抗原阳性外,还伴有其它性病病原体阳性。结论 应对有GH皮损患者进行HSV抗原检测,但在无GH皮损患者中也可在泌尿生殖道中查到较高的HSV抗原检出率,提示对有泌尿生殖道不适症状者,即使没有皮损,也可发生HSV感染。所以对该类患者除检测常规性病病原体外。还应同时检测HSV,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54.
海洋中复杂的生存条件造就了海洋天然产物区别于陆地天然产物的独特结构和多样的生理活性。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大多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成为城乡居民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就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抗血栓形成、改善心功能、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口服毒物伴昏迷患者胃管插入的方法,为临床选择胃管插入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54例口服毒物伴昏迷需插胃管的患者分为喉镜直视法和体位配合法两组,分别对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两种胃管插入法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直视胃管插入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体位配合法.  相似文献   
56.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206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进行p53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未见p53蛋白的表达;肠上皮化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异型增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肠上皮化生,而显著低于胃癌组织。结论:p53基因突变是胃癌发展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7.
粘附分子CD44 V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4V6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用CD44V6的单克隆抗体 ,以S P染色法检测CD44V6在 5 2例胃癌、5 2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 5 9.6 % (31/ 5 2 ) ,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 2 8.8% (15 / 5 2 ) ,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为10 % (1/ 10 )。组间 χ2 检验胃癌与正常胃黏膜、胃癌与癌旁组织CD44V6表达差异均显著 (P <0 .0 5 )。结论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CD44V6的高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 ,筛选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 ,成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8.
59.
韩莹 《中国药事》2002,16(10):616-617
近年来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齐心协力 ,开拓进取 ,积极探索 ,锐意改革 ,充分发挥了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成功的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 ,较好的完成了以药品监督检验为主的各项工作任务 ,检品总数又创历史新高 ,其主要做法是 :1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提高党员、干部和职工素质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建设 ,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渗透 ,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所制定了政治学习的安排意见 ,为抓紧…  相似文献   
60.
鼻部任何细小的畸形或缺损都造成患者心理上的自卑感和不良影响,鼻部任何细小的畸形或缺损都须进行修复并进行精心的护理使病人在身心上都得到康复.我院整形外科自1990年8月~2006年1月,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鼻翼缺损56例,并对病人进行心身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