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265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7篇
  2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探讨野生猕猴桃根黄酮提取物对胃癌MKN-49P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比色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野生猕猴桃根黄酮提取物对胃癌MKN-49P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野生猕猴桃根黄酮提取物对胃癌MKN-49P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其浓度升高,细胞凋亡增加,G1期细胞增加,S、G2/M期细胞减少,抑制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降低。结论野生猕猴桃根黄酮提取物可抑制胃癌MKN-49P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2.
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近况进行综述.从处方剂型角度出发,总结中医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合实验研究阐述该病证的病理生理特点,揭示中医对该病证的治疗机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3.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研究,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的证候分布特点,为建立证候宏观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山东省2家三级甲等医院近5年收治的1 033例冠心病心绞痛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筛选出71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病历,以中医证型和四诊信息为切入点,运用频数统计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其临床证候分布和证候特点。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71例占总调查病例数的6.87%,血瘀气滞证典型证20例占71例的28.2%,血瘀气滞证复合证型51例占71.8%。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分别为痰湿、气虚+气滞、血瘀、血虚+气虚。结论:临床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的典型证较少,在住院患者中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而最常见的兼夹证为痰湿和气虚。本研究提出了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的证候特点,这对临床鉴别诊断,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4.
目的进一步评价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在治疗慢性肝病重度黄疸中的价值及最佳适用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7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94例不同病因慢性肝病重度黄疸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6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57岁。接受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比较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并探讨不同初始胆红素水平及初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对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能力的影响。结果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387.80±183.08)、(238.66±103.52)、(127.23±62.00)μmol/L;治疗后分别为(291.80±135.58)、(183.10±76.29)、(92.85±54.25)μmol/L,血浆灌流治疗能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TBiL、DBiL及IBiL的水平(P<0.01);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对TBiL、DBiL及IBiL的清除率分别为23.68%±9.14%、21.54%±9.90%及27.09%±16.84%,HB-H-6树脂对IBiL的吸附能力略强于TBiL及DBiL(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对不同层次的初始TBiL水平均有效,均能引起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的显著降低(P<0.01);初始TBiL水平越高,HB-H-6树脂清除胆红素的绝对值越高(P<0.01);对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上HB-H-6树脂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下时(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的能力不受初始PTA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作为黄疸的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安全有效,且适用于TBiL浓度200μmol/L以上的重度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195.
<正>目的: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血压、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该方的降压机制。方法:30只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牛黄降压丸)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涂片显微镜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JUNNUR—Ⅱ尿干化学分析仪、手工涂片尿沉渣显微镜镜检对560份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沉渣进行检测。[结果]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5.18%、58.57%、56.25%,检测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3.21%、60.18%、5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为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7.
众所周知,垂直传播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重要途径之一,广义的垂直传播途径包括经生殖细胞、宫内感染、分娩及产后接触等,在时间上则可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3个阶段。对产时、产后两种传播方式,现在通过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已经使HBV感染率有了明显的下降,阻断率可达90%,但仍有10%左右的新生儿未能避免HBV感染,即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98.
裴强伟  宋小莉  夏蕾  王欣  郭炜  孙志翠  韩涛 《中医杂志》2012,53(17):1523-1524
方剂的阴阳配伍规律体现出中医辩证思维,论述阴阳配伍的概念、内涵及意义,通过对阴阳配伍的深入再认识,以期能够更好地解释方剂的配伍机制并指导临床的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9.
刘勇  韩涛  潘源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4):945-948
  目的  研究PI3K信号通路对胃癌BGC-823细胞中P27与磷酸化P27(p-P27)蛋白表达分布的影响。   方法  LY294002处理BGC-823细胞, 流式细胞术测定处理前后两组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测定两组细胞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中P27与p-P27(Thr187、Thr157及Ser10)蛋白含量及分布特点。   结果  处理后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83.9%vs.67.6%, P < 0.01)P27在总蛋白、胞浆蛋白和核蛋白中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1, P < 0.01, P < 0.01);p-P27(Ser10)在总蛋白、胞浆蛋白和核蛋白中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1, P < 0.01, P < 0.01);p-P27(Thr157)在总蛋白、胞浆蛋白中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1, P < 0.01), 在核蛋白中下降不明显(P=0.482);p-P27(Thr187)在总蛋白、胞浆蛋白中表达均下降, 在核蛋白中表达增高, 均无显著性差异(P=0.254, P=0.70, P=0.223)。   结论  阻断PI3K通路可增加胃癌细胞P27蛋白表达, 降低p-P27蛋白表达, 改变P27和p-P27蛋白的核浆分布, 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 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0.
目的:探索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亚型PKCδ、PKCε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中药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益气健脾抗癌中药由益气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和白花蛇舌草等组成.给药14 d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PKC及其亚型PKCδ、PKC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后,移植瘤组织中:(1) PKC mRNA和PKC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2±0.040) vs(0.596±0.021)、(0.540±0.015)和(0.261 ±0.019) vs (0.665 ±0.016)、(0.498±0.018),P<0.05或P<0.01];(2) PKCδ mRNA和PKCδ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0±0,030) vs (0.233±0.025)、(0.261±0.034)和(0.516±0.029) vs (0.301 ±0.041)、(0.361 ±0.044),均P<0.01];(3) PKCε mRNA和PKCε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215±0.021) vs (0.362±0.021)、(0.314±0.031)和(0.224 ±0.029) vs (0.368±0.044)、(0.359±0.029),均P<0.01).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PKC、PKCε的抑制及PKCδ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