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6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同一种生理刺激多次或长期施加于机体,引起其反应逐渐减弱,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适应”。同一种药物多次应用时药效逐渐减弱,需提高剂量才能引起原有的效应,这种现象詖称为“耐受”。这两种概念间有否共同之处,是本课题提出的问题。在研究电针镇痛时发现:如给大鼠电针10~30分钟,可引起明显的镇痛效应,但如连续电针4~6小时,则针效逐渐减弱以致消失。类似的现象也在家兔实验中  相似文献   
82.
参与阿片奖赏效应的脑区及其纤维投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阿片类物质引起的奖赏效应是导致阿片成瘾的直接原因。哪些脑区参与阿片奖赏效应的形成、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神经联系 ,阿片奖赏效应产生的始动位点何在 ?为了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人们作了大量研究 ,特别是伏核、中脑被盖区、额叶内侧皮层、脚桥被盖核、海马、下丘脑、腹侧苍白球和广义的杏仁核等更为研究者们所关注。现就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伏核 Nucleus accumbens(NAc)伏核是成瘾性药物奖赏效应的共用结构 ,位于尾壳核吻侧下方 ,视神经管顶部。过去认为它是一个单一的结构 ,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可以分成壳部 (shell) ,核部 …  相似文献   
83.
用递增剂量的吗啡处理SD大鼠,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选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伏核、纹状体等核团,提取总RNA,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方法,分离吗啡依赖大鼠的高表达基因,初步获得了4个新基因的cDNA片段,并发现了3 个已知的功能基因在吗啡依赖过程中增高.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4.
每年10月的“世界疼痛日”,目的是唤起对困扰健康生活的疼痛问题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对疼痛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疼痛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症状,很多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为了帮助人们对疼痛有一个较全面而更科学的认识,本刊有幸约请韩济生院士撰写专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5.
8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e,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SARS-CoV)引起的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疾病[1-4].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相似文献   
87.
能否通过外周电刺激引起中枢神经肽的释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神经肽在控制脑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阿片肽有镇痛作用,神经肽Y(NPY)可调节食欲等等.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中枢神经肽的释放显著加速.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重组腺病毒(AdCMVgdnf)对培养的原代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转染不同滴度AdCMVgdnf不同时间后计数,并计算凋亡的运动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104~107 pfu*ml-1 (pfu,plaque form unit) AdCMVgdnf的保护作用中, 以107 pfu*ml-1作用最显著,腺病毒的滴度过大或过小,保护作用都减弱;观察1~9 d不同转染时间的效果时,在第3~9天均可观察到保护作用,以第9天最明显,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增多280%,同时凋亡神经元的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12.9%.结论:在一定的时间(9天)和合适的腺病毒滴度(107 pfu*ml-1)条件下,腺病毒介导的GDNF对体外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经皮穴位电刺激诱发的大脑fMRI信号与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刺主要是通过激发内源性阿片达到镇痛的目的。不同个体针刺镇痛效果的差异 ,与胆囊收缩素 (CCK)等抗阿片物质的个体水平有关 ,那么 ,CCK是通过何种通路来影响针刺镇痛的呢 ?我们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两种频率 (2Hz,1 0 0Hz)的经皮穴位电刺激 (TEAS)模拟针灸的不同手法 ,其优点是镇痛效果肯定 ,刺激参数可以量化。以前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脑内神经通路分别介导低频和高频TEAS镇痛 ,中脑、丘脑和下丘脑的某些核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5名健康被试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接受高…  相似文献   
90.
史向党  王玢  罗非  韩济生 《针刺研究》2001,26(3):204-204
中脑腹侧被盖区 (ventraltegmentalarea,VTA)的DA能通路在成瘾药物中的奖赏作用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有报道此通路参与吗啡的镇痛作用。而电针镇痛的机制与吗啡镇痛有相似之处 ,但在电针的镇痛效应中是否有此通路的参与尚无研究。本研究利用电针及核团损毁技术研究了中脑VTA的DA能通路是否参与不同频率 (2Hz,1 0 0Hz)电针对甩尾实验的镇痛效应。不同频率电针的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两组 :假损毁组及损毁组。随后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分别进行大鼠双侧VTA的假损毁 (注入溶 6 OHDA的溶剂——— 0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