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6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大量资料表明,在脑和脊髓内,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和P物质的含量很高,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痛觉调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以往应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进行实验,不能区分OLS中哪一个具体组分起什么作用。本工作将抗脑啡肽抗血清IgG(简写为:ENK AS IgG)、抗β-内啡肽抗血清IgG(β-EP AS IgG)、抗P  相似文献   
62.
电针镇痛时大鼠脑和垂体内吗啡样物质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源性吗啡样物质(MLF)的发现,为痛觉生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针刺镇痛过程中是否有MLF参与,这是针刺麻醉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工作证明,电针引起大鼠脑内MLF活性升高,这种变化与针刺镇痛效果有平行关系。说明脑内的MLF在针刺镇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在针麻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中均观察到针刺镇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本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64.
我们曾经报告,钙离子可以部分翻转吗啡对小鼠输精管和豚鼠迥肠纵行肌标本的抑制作用,可以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本工作报告钙离子对去甲肾上腺素某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从中枢神经介质阐明针刺镇痛的机理,是针麻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枢5-羟色胺(5-HT)已被证明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从目前多数实验结果看来,似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但这一论  相似文献   
66.
关于神经介质的研究不仅为现代神经生理学打下重要基础,也构成了药理学和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关于神经介质的研究已由外周进入中枢。有些疾病已开始从中枢神经介质的角度给以新的解释,作用于中枢神经介质的新药也在不断出现。本文拟分三部分介绍这方面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67.
In a series of 6 experiments, 5 show that 啦entral catecholamines (CAs) cxert an antago- nistic effeet upon aCUPuncture analgesia (AA) and elsewhcr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entral 5-hyckoxytryptamine (5-HT) facilitates AA. This leads to the hypathesis that AA efficacy may be part,ly determined by the rc~tive strength of these contradicfory neurotransmit- ters in the ccntral nervous system, although this 5-HT/'CAs jnterrelationship may not be the only decisive factor controlling AA.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讨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脑内鸦片样物质(OLS)的作用部位,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大鼠电针前后不同脑区 OLS 活性变化,并与针刺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1.测痛和电针:用150~200克的大白鼠,雌雄皆有,实验时关入特制的固定笼内,用8.75毫米电影放映灯泡的辐射热源,照射鼠尾引起甩尾,即辐射热-甩尾法测痛。  相似文献   
69.
家兔隔区和伏核内钙、镁离子对抗电针镇痛与吗啡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脑内慢性埋植套管向家兔一侧隔区或伏核内注射微量(10 nmol)CaCl_2或MgCl_2,可显著对抗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注入核外则无效。家兔一侧隔区或伏核内注入阳离子螯合剂CDTA(20 nmol)加强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文中就Ca~(2 ),Mg~(2 )作用的相似性,电针镇痛与吗啡镇痛机理的相似性,以及伏核和隔区在上述镇痛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
<正> 1931年Von Euler和Gaddum从马脑和小肠中提取出P物质(SP),半个世纪以来,对其生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肽类神经递质,特别是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核中,P物质可能是初级神经元传递“疼痛信息”的物质,但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不同部位作用的特异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意义,尚未见系统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