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如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栓塞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风"、"偏枯"等范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相似文献   
52.
免疫荧光检测对肌营养不良症临床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检测对Duchenne型、Becker型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和LG-MD)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 10例,BMD 4例,LGMD 11例)的骨骼肌冰冻切片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肌萎缩蛋白(Dys)中央棒状区(Dys1)、C-末端(Dys2)、N-末端(Dys3)单克隆抗体及α、-β、-γ-肌聚糖蛋白(SG)多克隆抗体在肌膜的表达。结果10例DMD患者Dys染色均为阴性,4例BMD患者呈弱阳性;11例LGMD患者的SG染色中,分别有1例α-SG阴性及1例β-SG阴性。结论Dys免疫荧光检测对DMD/BMD的临床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是临床诊断的可靠方法之一;SG检测对LGMD的临床诊断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3.
刘红玲  韩永升 《安徽医学》2018,39(4):500-502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以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颈部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1].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2].国外流行病学调查[3-4]显示,ST的发病率为5.7/10万~400/10万.ST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工作和生活,严重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部分患者甚至伴有轻中度的焦虑和抑郁[5].目前,ST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上可以通过问诊、量表、肌电图、螺旋CT等对ST患者各方面进行评估.其中,ST量表是专门针对ST患者研制的,其在对ST患者的病情判断、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常用的ST评估量表有崔氏评分量表(Tsui量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oronto Western spasmodic torticollis rating scale,TWSTRS量表)、痉挛性斜颈综合评分量表(comprehensive cervical dystonia rating scale,CCDRS量表)、统一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unified dystonia rating scale,UDRS量表)、法恩-马斯登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FM-DRS量表)、痉挛性斜颈问卷-24(cervical dystonia questionnaire-24,CDQ-24)等.本文对临床常用的ST评估量表及其临床应用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选择痉挛性斜颈评估工具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4.
神经心理学是神经病学和心理学结合而成的学科,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的Boring于1929年根据Lashley的工作提出来的。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应  相似文献   
55.
韩峰群  毕彩琴  金艳  韩永升  韩咏竹 《安徽医学》2013,34(11):1591-159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豆状核变性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8周末,干预组SCL-90因子评分躯体化等全部9个因子评分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OQOL—BREF5种维度及总评分结果,干预组均较对照组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57.
58.
目的 观察“电针血清”对新生乳鼠皮质神经细胞糖氧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ation,OGD/R)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电凝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7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抽取上清,分离新生24 h内SD大鼠乳鼠皮质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血清”组。对照组以含正常大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模型组进行OGD 2 h后复糖复氧24 h处理,“电针血清”组先以含“电针血清”的培养基培养24 h,其余操作同模型组。MTT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存活率;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培养液中LDH漏出水平;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Wnt蛋白1(Wnt-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神经细胞核抗原(neuronal nuclear protein,Ne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血清”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LDH漏出量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血清”组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LDH漏出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Wnt-1、GSK-3β、β-catenin、Neu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血清”组Wnt-1、β-catenin、Neu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SK-3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血清”可以减轻缺糖低氧诱导的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分析威尔逊氏病(WD)患者的血清铜代谢指标和角膜K-F环分级变化,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驱铜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首次纳入检测1001例W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4组:PCA组(单用青霉胺治疗)、DMSA组(单用二巯基丁二酸胶囊治疗)、肝豆片组(单用肝豆片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组(PCA/DMSA交替+肝豆片治疗),连续三年分别对于各组患者驱铜治疗前后的病情评估和角膜K-F环等相关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各组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结果:各组男女性别比例、入院年龄和病程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各种治疗后血清铜(SCu)、铜氧化酶(Sco)、铜蓝蛋白(CP)和角膜K-F环分级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尤其中西医结合组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长期驱铜治疗均使患者体内蓄积的铜和角膜K-F环分级呈下降趋势,尤其中西医结合组显示出更佳及更持续的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