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1.
目的 探讨PTCA +CS术后鞘管留置时间 ,减少留置鞘管期间的并发症 ,减轻病人的不适。方法 根据病情、术后是否继续使用肝素 ,将 4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 2 .5h、3h、4h、5h、6h、≥ 10h≤ 2 4h拔鞘管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3h、4h、5h拔鞘管的病人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零 ,而 2 .5h拔管的病人 ,拔管后立即发生股动脉出血 ;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后 6h拔管 ,拔管后出现穿刺部位小量出血。无一例发生拔管综合征。结论 单纯心绞痛、单纯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合并脑梗死、心绞痛合并高血压但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的病人于术后 3~ 5h拔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12.
目的:探讨PM2.5对Th9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揭示空气污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及发现新的防治策略提供实验证据。方法:采用蟑螂提取物(CRE)作为过敏原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在激发阶段向小鼠气道内滴加不同浓度的PM2.5悬液,通过肺泡灌洗液(BAL)细胞计数、肺部切片HE染色和气道阻力检测来判定PM2.5是否能加重哮喘的发生。流式细胞术检测肺门淋巴结中Th9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9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分离CD4+幼稚T细胞,用TGF-β和IL-4诱导CD4+幼稚T细胞分化为Th9细胞,用流式细胞术、qPCR检测PM2.5对Th9细胞分化及对相关转录因子PU.1、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的影响。 结果:与单纯CRE激发的小鼠哮喘模型相比,PM2.5与CRE联合处理组(PM2.5+CRE)能显著增强哮喘炎症反应,PM2.5+CRE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较CRE组均明显上升,肺部被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及气道阻力较CRE组明显增加。PM2.5+CRE能显著上调肺组织中IL-9表达以及肺门淋巴结中Th9阳性细胞比例。体外分化细胞中,PM2.5+CRE组IL-9阳性细胞的比例(52.0±5.8)%较CRE组(31.7±3.2)%明显增高(P=0.000 4)。PM2.5能显著上调IL-9及PU.1、BATF等Th9细胞调控基因的表达。结论: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加重过敏原诱发的哮喘炎症,在体内外可显著增强Th9细胞的分化,提示PM2.5可能通过增强Th9细胞的分化加重哮喘。  相似文献   
513.
目的:明确泵前动脉压与泵控血流速比值的绝对值(|Pa/Qb|)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影响及其安全范围,探究|Pa/Qb|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490例长期血液透析病人临床资料,评估|Pa/Qb|与AVF功能不良的关系,探究|Pa/Qb|的影响因素。结果:490例病人中有85例病人发生AVF功能不良。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Pa/Qb|与AVF功能不良风险存在U形关联(P<0.001)。当|Pa/Qb|为0.30~0.52时,AVF功能处于安全范围。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Qb|与平均动脉压、年龄呈负相关,与β2微球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当|Pa/Qb|<0.30或|Pa/Qb|>0.52时,AVF功能不良风险显著增加,应重新评估病人的AVF功能。此外,|Pa/Qb|监测可帮助护士判断泵控血流速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识别不良事件,防止AVF功能进一步恶化,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14.
<正>出血是损伤后的常见情况,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如何有效止血一直是损伤出血救治的重要话题[1]。机体止血反应过程复杂,涉及凝血因子通过内源性、外源性途径将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凝血级联反应,即血液从液态转变成凝胶状态[2]。基于这一复杂的瀑布式凝血反应,越来越多的止血材料被研发、改进,从而协同发挥止血效应。近年来,随着医工学科交叉融合,止血材料相关研究已取得很大进步,原有的止血材料不断被优化、新型止血材料被研发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在此,对目前常用的止血材料特点、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15.
眼睛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屏障,眼部给药受给药屏障和泪液清除机制影响,生物利用度极低。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新的眼部递药制剂,以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善眼病治疗效果。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和生物粘附性,可延长药物的滞留时间,易于进行修饰,已被报道应用于眼部药物的递送。本文对来源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进行综述,发现天然多糖已被研究者用于制备不同的药物制剂用来治疗眼部疾病,但人体眼睛的情况较动物模型更为复杂。目前,关于眼组织中降解酶表达情况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充分,多糖在体内的生物降解情况很难评估。因此,天然多糖在被批准用于临床之前,仍需要进行长期和深入的毒理测试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516.
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代, 仍有少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出现急变, 预后极差, 急变后生存期仅7~11个月[1]。C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变罕见, 文献仅报道20余例。我们中心报告1例CML确诊20 d后急变为APL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517.
梁朝锋  韩晓珂  秦亚东  徐斌 《中成药》2023,(7):2149-2152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炒栀子配方颗粒中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绿原酸、栀子苷、芦丁、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5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8、440 nm。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8.18%~99.45%,RSD 1.24%~2.68%。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操作性强,可用于炒栀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18.
贾梦楠  李天娇  包永睿  王帅  韩凌  韩晓妮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306-7312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甘草特征图谱,通过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甘草酸”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甘草药材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10个共有色谱峰,鉴定出了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各甘草供试药材与甘草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规定了甘草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9.
庞贝病(Pompe disease)亦称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 传统认为它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病, 特征是编码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基因突变, 其糖原贮积主要在肌肉。但有文献报道庞贝病可见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系统和小纤维神经病变。罕见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本文报道1例庞贝病合并运动神经元受损病例, 提示庞贝病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并文献回顾, 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20.
目的 2019~2021年对医院洁净场所净化效果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以保证层流净化系统正常运行,为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感染科每月对医院洁净用房的静压差、温度、湿度、空气沉降菌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手表面细菌菌落数、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细菌菌落数的质量指标进行抽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4 723次,2019年监测1 417次,合格1 094次,合格率77.21%;2020年监测1 639次,合格1 384次,合格率84.44%;2021年监测1 667次,合格1 507次,合格率9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执行及落实洁净系统的日常监督管理是保证净化质量的重要措施。定期监测各项质量指标是及时发现洁净系统隐患的重要环节,保证洁净场所的洁净度,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