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9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9篇 |
内科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129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22篇 |
中国医学 | 49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聚丙烯网塞及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塞及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优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02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1.5min;术后4-6h病人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时间2-3d。术后排尿困难1例,伤口积液2例,无一例切口感染。腹股沟部异物感9例。术后获随访89例,仅1例复发。结论 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是理想的疝修补材料,测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可放宽手术指征,是较先进的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12.
13.
IGF-2基因印迹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IGF-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2)基因的印迹状态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T-PCR及限制性内切酶(ApaⅠ)酶切等方法,检测33例胃癌组织中IGF-2基因的印迹状态,分析IGF-2基因印迹丧失(loss of imprinting,LOI)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的丧失率为48.5%(16/33),癌近旁黏膜的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为21%(7/33),癌远旁黏膜的丧失率为12.1%(4/33)。同时,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60.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0%);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60.0%)明显高于Ⅰ、Ⅱ期者(12.5%)(P均0.05)。结论:IGF-2基因印迹丧失是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全过程的表观遗传异常,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病人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天,皮肤黄染2天,发热1天.现病史:患儿系第2胎第2产,孕40周,出生时患儿有窒息抢救史,抢救过程除有吸氧外,其他具体情况不详.2天前发现皮肤黄染,逐渐加深加重,一直未消退,无哭吵声,吃奶差,体温38度,口吐沫,故来本院治疗.查体:双眼距宽,眼裂小,人中短,双耳廓卷曲,舌弓高,哭声小.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痰鸣音.四肢肌张力减低,心音亢进.辅助检查:彩超:房间隔缺损(Ⅱ型)8 mm,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左房右室增大.脐部有血性分泌物.初步入院诊断:(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肺炎;(4)新生儿脑病;(5)先天性心脏病;(6)新生儿脐部出血.家系调查: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22周岁,表型正常,身体健康.第1胎第1产女孩,表型正常,现已2周岁,身体健康.父亲25周岁,表型正常,身体健康,无特殊家族异常. 相似文献
15.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原名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单克隆起源的树突状细胞增生性疾病,此组织细胞具有朗格汉斯细胞的特征,主要以骨质破坏、良性局灶性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目前LCH发病原因不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50%以上病例发生于1~15岁的儿童,可累及多系统及多器官,起病情况不一,严重者可出现广泛的脏器浸润伴发热和体重减轻。以单纯骨破坏为表现的LCH易被误诊,因此笔者选取2例LCH病例,通过对其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归纳总结诊断思路,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血清ALT水平、HVC RNA载量、HCV基因型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2、IFN-г、IL-5、IL-6、IL-12P70和P40的含量,比较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血清ALT水平、HCV基因型、HCVRNA载量等的关系。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IL-5和IL-12P40明显生高;血清IL-6含量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与RNA载量呈负相关;HCV基因型1型患者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2型,其他基因型和亚型之间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的持续应答率为46.7%,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答组治疗结束时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失衡与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和肝脏炎症活动相关;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干扰素治疗效果无关,不能对疗效进行预测,干扰素诱导的Th1细胞优势反应与持续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8.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体的抗病毒实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昆虫细胞系统表达纯化的中和性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全抗体IgG-IV-2,IgG-IV-6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效果的研究。方法:对比抗体应用前后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病毒滴度和动物模型中粘膜用药前后鼠肺内病毒滴度的改变,验证抗体的粘膜抗感染效果。结果:两株基因工程抗体使4.5log10TCID50滴度的病毒下降1/2的剂量分别为0.8μg和0.5μg;动物模型的粘膜给药表明使4.0log10TCID50的病毒下降1/2所需的抗体剂量IgG-IV-2为0.25mg/kg体重,IgG-IV-6为0.1mg/kg体重,联合应用时为0.08mg/kg体重。结论:获得的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体内体外的抗病毒效果,能够中和病毒毒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表达融合基因NA-C3d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并研究其免疫效果.方法 将NA-C3d融合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与腺病毒DNA共转化E.coli BJ5183,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DNA,将其转染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其免疫效果.结果 NA-C3d经PCR证实整合至腺病毒基因组中;重组病毒感染293细胞中经Wstern Bot检测到融合蛋白;重组病毒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2次免疫后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1000和1:100000;经小剂量攻毒实验显示重组腺病毒保护率为100%.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NA-C3d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该病毒可诱导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由乳腺钼靶片发现多发钙化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6例乳腺X线钼靶片显示多发钙化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乳腺恶性病变52例.良性病变24例。采用下列4项指标分析上述76例簇状钙化的特征并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1)病灶钙化总数;(2)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3)钙化灶的大小形态;(4)钙化灶合并肿块存在。结果:76例多发钙化病例中钙化总数〉30个、N/S≥10个、各钙化灶大小形态不一致、钙化合并肿块这4项指标诊断恶性钙化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3.3%和69.2%,79.2%和76.9%,62.5%和92.3%,62.5%和53.8%,结论:N/S≥10个、钙化总数〉30个及各钙化灶太小形态不一致这三个特征对恶性钙化最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