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专家共识法在中医临床指南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选择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梗死、偏头痛、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失眠、慢性胃炎、感冒、IgA肾病等11种临床常见、多发且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检索1980年至2010年发表的中医临床指南,对指南的制订组织、发表时间、出...  相似文献   
22.
全国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沈绍功教授擅长治疗女科疾病,尤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良好。沈绍功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肾虚为本,痰瘀互结,阻滞胞脉为标,治疗重在调肾阴阳和痰瘀同治,同时调肝贯穿始终,善用调肾阴阳方和温胆汤。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共识会议法在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1978年1月~2010年8月发表的采用共识会议法制定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对指南的制定组织、发表时间、专家遴选的范围、专家来源的机构、专家的职称、专家的工龄、专家的数量、会议的轮次数、共识会议法用于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55个指南,其中134个指南是由医院组织制定的;151个指南是在1996年~2010年发表的。105个指南的编写组专家来源于省市级;148个指南的编写组专家来源于医院;124个指南的编写组专家由初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149个指南的编写组专家平均工龄在10年以上。专家的平均数量为11.14±2.75;会议的平均轮次为3.72±0.69;共识会议法被用于形成127个指南的全部内容。结论:共识会议法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而专家的来源范围、专家的构成及其专家的数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4.
由于中医药诊疗模式适应现代疾病谱,并具有"整体观、恒动观、时空观"等特色,其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然而,受中医思维逐步淡化、中药质量存疑、疗效评价方法不当及虚假医疗屡禁不止等诸多因素干扰,中医药临床疗效遭到质疑,加上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中医药公信力急剧下降。同时中医药国际化道路曲折,深陷技术贸易壁垒及"去中国化"等一系列困境。中医药标准化作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前提。本文认为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摆脱上述困扰,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并提出了借助标准化维护公信力、传承中医诊疗技术和保障中药质量和安全、克服技术贸易壁垒及纠正"去中国化"等系列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
中医临床指南是中医诊疗技术标准的基本形式,是中医优势和特色的有效载体。指南的制定、评价、应用应该是三位一体的,但我国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医临床指南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病证结合是中医临床指南的主要特点,其有效质量评价方法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指南的质量及其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慢性胃炎为范例,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慢性胃炎病证结合中医临床指南质量的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临床指南质量评价的方法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中医的灵魂是提高临床疗效,为了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实用化和标准化水平,本文提出了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的模式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首先根据虚实和病位将高血压病的诊断分为13个证类单元,分别是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火热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及心、肝、脾、肾证,常见的4个证类为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肾阳亏虚证和气血两虚证。分别给出了13个证类单元和4个常见证类的主症、舌脉,以及4个常见证类的相应治疗方案,希冀为中医诊治高血压病提供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常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检索高血压相关文献,利用专有的文本工具进行信息提取,通过反复清洗、去除噪音、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常见养生保健方法。结果:高血压病中医养生要重视修身养性、节制饮食,针灸、按摩(含推拿)、导引、打太极拳、保健功是高血压病常见保健方法,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阳心经是针灸的常用经脉,足三里、大椎、肾俞、关元、气海是常用的穴位贴敷部位,百合、三七、山药、山楂等常用于药膳食疗中。结论:当前中医养生保健临床研究较少、缺少循证证据的情况下,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高血压病的文献进行分析,探索高血压病的常用保健方法,为高血压病患者开展自我保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8.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高血压病中成药与西药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高血压病中成药、西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检索高血压相关文献,利用专有的文本工具进行信息提取,通过反复清洗,去除噪音,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西药配伍使用情况。结果:治疗高血压病最常用的中药是天麻、钩藤,最常用的中成药是丹参注射液和珍菊降压片,最常用的西药是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最常用的中成药、西药配伍是卡托普利和珍菊降压片、硝苯地平和珍菊降压片。结论:使用文本挖掘技术能够得到符合临床实际的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中药、中成药、西药、中成药与西药配伍,为探索中成药、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提供文献学支持。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本研究基于课题前期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旨在从定点医疗机构中医医师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医疗保险对中医药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中医药与医疗保险的良性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253 名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医医师在中医药和医疗保险关联方面的看法进行调查研究,使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医保定点后参保患者已成为医院的主要服务人群(73.5%),医院(68.4%)和中医师(41.9%)的收入均有所增长,有助于中医医院做大做强(63.6%);参保患者主要因疗效(37.9%)和安全(24.1%)而选择中医药治疗,医保报销比例的影响较低(1.2%);中医药医保报销范围需进一步扩大,如中药院内制剂(90.5%)和代煎费(78.3%)等。结论:在“全民医保”背景下,医疗保险对中医药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中医药应通过标准化等手段保障安全和提高疗效,同时医疗保障政策和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标准的制定也需考虑中医药的特性,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