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局部分米波照射。术后1、2,4、8、12周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12周行轴突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厚。实验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米波有明显促进s-100蛋白表达、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足母)长伸肌腱移位治疗(足母)外翻的解剖学入路及手术的要点.方法:(1)100例正常足及100例(足母)外翻足,测量(足母)长伸屈肌腱的位置;(2)对20具尸体40足解剖,观察(足母)长伸肌腱、(足母)长屈肌腱、(足母)短伸肌腱、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及周围血管走行特点,并测量上述结构与解剖标志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足母)长伸肌腱的位置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44±4.26)mm,在跖附关节中点外侧(2.00±2.22)m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1.32±1.46)m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22±2.42)mm范围内,(足母)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0.44±2.42)mm.在(足母)外翻的患(足母)者中,(足母)长伸肌腱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32±3.46)mm,在跗跖关节中点外侧(3.00±2.22)m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4.22±2.26)m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02±2.32)mm范围内,(足母)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3.24±2.32)mm.(足母)趾背侧皮肤由隐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支配.结论:(1)正常与(足母)外翻足的比较中,伸肌腱的位置在足横纹及止点处无明显的差异,在跖附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外翻足的伸肌腱明显外移(P<0.05).(足母)长屈肌腱也明显外移(P<0.05).(2)手术中隐神经终末支易受损伤.(3)伸肌腱内移并止点重建可矫正(足母)外翻.  相似文献   
53.
孔令伟  韩久卉  李宁 《河北医药》2006,28(10):945-946
手指末节指端缺损时,由于手指皮肤移动范围有限,小范围的软组织缺损难以直接缝合,遇到不能植皮时需要以小皮瓣来覆盖.王炜等[1]把宽度1.5~4 cm的皮瓣称为微型皮瓣.方光荣[2]认为面积在15 cm2以下者称为微型皮瓣.微型皮瓣的面积小、循环血流量少、侧支循环建立快,容易成活且对供区影响小[3].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很多,但各有利弊.本文总结自1995年以来,利用四种微型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351例(436指),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5.
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恢复结果。方法:对96例前壁新鲜双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双针加植骨术32例,双针内固定36例,双板内固定28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定期拍摄正侧位X光片,测量肘、腕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将临床及X城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优良率如下,髓内针十植骨组88%,随内针组81%,钢板组85%。并发症分别为骨不连接、尺挠骨交叉愈合、骨髓炎、神经损伤、前臂旋转动能受限。结论:髓内针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术是治疗前臂新鲜双骨折的较好方法。一期植骨对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恢复结果。方法:对96例前壁新鲜双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双针加植骨术32例,双针内固定36例,双板内固定28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定期拍摄正侧位X光片,测量肘、腕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将临床及X线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优良率如下,髓内针+植骨组88%,髓内针组81%,钢板组85%。并发症分别为骨不连接、尺桡骨交叉愈合、骨髓炎、神经  相似文献   
57.
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00—250g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A(分米波治疗组)、B(空白对照组)两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A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行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损伤神经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A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B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不同时相A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轴突图像分析A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B组(P<0.01)。结论:分米波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损伤后神经的充血水肿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等机制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58.
第1跖骨籽骨脱位与(足母)外翻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母外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足100只,母外翻足82只,拍摄负重位足部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rst interm etatarsal an-gle,IMA),籽骨到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第2跖骨的长度,分析籽骨脱位与母外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足和母外翻足籽骨与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与第2跖骨长度的比值分别为0.35±0.02,0.39±0.03(P>0.05),正常足籽骨位置不同分级之间与HVA和IMA无明显相关性,在母外翻足中籽骨脱位与HVA、IMA明显相关。[结论]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母外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行母外翻矫正术时应注意籽骨系统的矫正。  相似文献   
59.
中枢神经系统对腺病毒载体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病毒载体(adenoviral vector,AdV)在介导体内基因转染方面所表现出的多方面的优势,使得这一载体系统正在成为神经再生、神经示踪研究以及神经肌肉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最具魅力的载体之一。虽然神经系统被认为是免疫豁免(immunological privilege)器官,然而AdV转染神经系统后所激发的对该载体的免疫应答常导致其携带的目的基因不能在体内长时间高水平表达,甚至引起转染细胞的破坏,致使这一载体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为探索AdV在神经系统高效和安全给予方法以及使转染基因获得治疗水平的长期表达,很有必要详细分析研究神经系统对AdV的免疫应答机制以及探索新的免疫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60.
肌腱损伤发生在手外科极常见 ,肌腱修复术后尤其是 区屈肌腱往往因肌腱粘连使临床得不到满意疗效。笔者自 1993年 11月~ 1998年 12月对 50例手部 区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进行了分米波治疗 ,以追踪随访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0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67例 ,女 2 3例 ;年龄 14~ 4 9岁 ,平均年龄 2 5.56岁 ;右手 57例 ,左手2 4例 ,双手 9例 ;致伤原因有玻璃伤 2 2例 ,刀割伤 37例 ,电锯伤 2 5例 ,机器及其他外伤 6例 ;单纯肌腱损伤73例 ,伴骨折及严重软组织损伤 13例。2 方法与结果分米波采用国产 TMA- A型双频微热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