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分析连续4年的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的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为BSI的经验性治疗和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离的血培养阳性的标本,对病原菌的构成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进行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年共检出病原菌2 473株,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和肾内科等,其中革兰阳性菌544株(占22.0%),革兰阴性菌1 786株(72.2%)。前3位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942株(38.1%),肺炎克雷伯菌373株(15.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8.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40%和20%左右。大肠埃希菌在2017—2018年有3例碳青霉烯类耐药,2019—2020年无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2019年有1例碳青霉烯类耐药,其余3年无碳青霉烯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替加环素均为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左右。结...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我院2011~2013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baumannii,MDRAB)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TDR-200B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运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在2011~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共分离126株MDRAB,该菌临床分离呈逐年快速递增趋势,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患有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重大外科手术等危重症患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呈高水平耐药。结论我院MDRAB检出频率逐年上升,临床分布不均,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标本,并使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血培养阳性率为6.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2.1%),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0%~14.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离率分别为33.1%、20.7%.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0%~12.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79.0%、33.3%.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性各不相同,及时了解血培养的结果对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小鼠肝癌细胞株Hec1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阳性对照选用5-Fu(10μg/ml),蝎毒抗癌多肽选用3个浓度(0.09μg/ml、0.06μg/ml和0.03μg/ml)。结果:蝎毒抗癌多肽的IC50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细胞毒性最强。随着蝎毒抗癌多肽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抑制作用也日益增大。结论:蝎毒能够对肝癌细胞株中的游离钙水平进行影响,能够降低细胞分裂信使的钙离子水平,还能够有效抑制住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增殖。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脓毒血症病原体检测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检测时间,为多重PCR在脓毒血症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重PCR和血培养检测医院4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的病原体,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检测速度、检测菌种的差异,并以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作为对照;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测阳性结果以率的形式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中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多重PCR检测的阳性率为55.0%,血培养为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培养检测出18例脓血症患者中共有11例PCR检测为阳性,占61.1%;多重PCR特异性为80.7%,灵敏度为95.7%;脓毒血症组多重PCR的平均检测时间为(6±0.56)h,血培养法为(30.78±1.4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2份阳性血培养中共分离出4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鲍氏不动杆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多重PCR均能检测上述病原菌的DNA。结论在脓毒血症病原学的检测中,多重PCR较血培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时间也较血培养明显缩短,有利于脓毒血症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经验性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美国德灵Autoscan4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细菌作鉴定和药敏分析,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和结果解释参照CLSI标准,使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2009-2012年共分离病原菌8 0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 882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 147株占26.7%;2009-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7.8%、56.9%、59.5%、55.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5.4%、41.0%、36.7%、41.8%;MRSA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34.6%、34.3%、35.3%、40.8%,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0.9%、83.9%、84.6%、79.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0%。结论医院临床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虽较2012年Mohnarin报告的数据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7.
韦柳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6)
我们应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潜血时 ,发现该法易受维生素C ,非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细菌等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假阴性及假阳性[1~ 3 ] ,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采用单克隆血红蛋白抗体法 (简称单抗法 )测定尿潜血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 ,年龄 2 0~ 78岁 ,平均32岁 ,其中男 10 8例 ,女 10 4例 ;正常对照 40例 ,均为健康体检者 ;合计 2 5 2例。1.2 仪器和试剂 Uritest优利特 -2 0 0 (A)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 11联试纸 ;单克隆血红蛋白抗体试剂 ,万华普曼… 相似文献
38.
C反应蛋白 (CRP)系由肝脏合成的五球体蛋白[1 ] 。在某些疾病如感染急性期、组织损伤、局部缺血、恶性肿瘤时呈显著升高 [2 ,3 ]。为了探讨 CRP在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我们检测了 89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血清CRP。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9例 ,男 6 2例 ,女 2 7例。年龄 9~ 6 6岁 ,平均 32岁。其中急性阑尾炎 5 4例 ,以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作出诊断 ,病程 3~ 2 4h;慢性阑尾炎 35例 ,以病史及X线结肠造影诊断 ,病程 1年以上。健康人对照组 30例。1.2 方法 患者手术前和术后 1d、7d抽取静脉血 ,…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2009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77.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和ICU。该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9.1%,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54.6%,泛耐药菌株的分离率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55.0%,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该菌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判断参照CLSI 2010年标准.结果 95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分布于ICU36株,占37.8 %,其次为神经外科26株,占27.3%;以痰液分离最多45株占47.4%,其次为肺泡灌洗液33株占34.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3.2%,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7.1%;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10.7%,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0~16.1%,恶臭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33.3%,短黄杆菌仅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褪色沙雷菌仅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敏感.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比铜绿假单胞菌更严重,因此应谨慎、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密切关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更好地控制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