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小鼠肝癌细胞株Hec1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阳性对照选用5-Fu(10μg/ml),蝎毒抗癌多肽选用3个浓度(0.09μg/ml、0.06μg/ml和0.03μg/ml)。结果:蝎毒抗癌多肽的IC50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细胞毒性最强。随着蝎毒抗癌多肽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抑制作用也日益增大。结论:蝎毒能够对肝癌细胞株中的游离钙水平进行影响,能够降低细胞分裂信使的钙离子水平,还能够有效抑制住肝癌细胞株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增殖。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NAFLD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0名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另外以Spearman系数分析NAFLD患者血清Betatrophin与ALT、AST、TC、TG及BMI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Betatrophin、ALT、AST、TC、TG及BM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NAFLD患者Betatrophin、ALT、AST、TC、TG及BMI对比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ALT、AST、TC、TG及BMI呈正相关,均有(P0.05)。结论 NAFLD患者Betatrophin水平呈现出高表达,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可用于NAFLD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3.
长期以来 ,血液透析工作者为评价透析效果、计算透析充分性和了解病情变化 ,均抽取血液进行生化检测 ,这对一个原有肾性贫血尿毒症患者来说是不适宜的 ,一方面易造成血液浪费 ,加重贫血 ;另一方面易引起血液污染。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对本院 4 3例血液透析患者 131例次血液生化检测的同时 ,同步检测血透超滤液的生化指标 ,以探讨其能否代表血液进行生化检测评价透析效果、计算透析充分性和了解病情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 3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男2 0例 ,女 2 3例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 31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其为树突状细胞(DC),负载直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冻融抗原,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探讨其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rhGM-CSF、rhIL-4、rhTNF-a及rhsCD40L等细胞因子,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从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并进行诱导扩增,培养出DC,用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实验分3组:冻融抗原致敏DC组(Ⅲ组),未致敏DC组(Ⅱ组),T细胞组(Ⅱ组),观察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冻融抗原致敏DC激活CTL的能力显著高于未致敏的DCs组,两组CTLs对Lovo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9% vs 24.7%,P〈0.05)。结论:冻融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后活化CTLs,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5.
嗜中性粒细胞损害嗅鞘细胞神经修复功能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产人胚胎中分别培养OECs、星形细胞,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嗜中性粒细胞。6孔板中,1×103 OECs与1×105 嗜中性粒细胞共孵育48h后,观察OECs的细胞形态和凋亡状况,并收集OECs,RT-PCR检测NGF, BDNF, GNDF基因表达情况;通过OEC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遇培养实验,检测OECs的迁移能力。结果 共培养处理后,嗜中性粒细胞促使OECs凋亡,使OECs的NGF、BDNF及GNDF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OEC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遇培养实验中,形成迁移的明显边界。结论 嗜中性粒细胞削弱了OECs在神经再生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
蝎毒对人肝癌Bel-7404 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蝎毒(BMK)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BMK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4细胞72h,聚合酶链反应一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结果:BMK可抑制Bel-7404细胞端粒酶活性,随BMK浓度增大,端粒酶活性抑制增强。MTT结果显示BMK抑制Bel-7404细胞增殖且抑制有浓度依赖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BMK发挥抗癌活性的作用机制之一,并可作为评价BMK抗肝癌冶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体外研究嗅鞘细胞(OEC)调节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方法从流产人胚胎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别培养OEC和DC。使用DMEM/F-12(5%FBS)培养基,在24孔板中进行10~3OEC、10~3OEC+10~5DC共培养、10~3OEC/10~5DC分室培养、10~5DC或者10~5DC+1μg/mL LPS。在37℃,5%CO_2条件下孵育,48 h后,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DC,用ELISA试剂检测上清中的TNF-α和IL-12p4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DC成熟的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10~(-5)mol/L的阿糖胞苷筛选培养12 d,NGFRp75免疫荧光检测表明OEC纯度达到90%以上,RT-PCR检测OEC表达NGF、BDNF、GDNF。OEC作用于DC能够增强DC分泌TNF-α和IL-12p40的表达,DC成熟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因子和成熟表面标志物在分室培养中表达量增加更为显著。结论 OEC体外可诱导DC的成熟,且这种作用为非细胞接触的作用而是OEC通过分泌的可溶性分子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8.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用药频度(DDDs)、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G-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使用该类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以中等城市五家医院3年用药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分析TGC的DDDs;采用纸片扩散法、Mierosean系统的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考察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年TGC总的DDDs为130.64万个治疗日,2000、2001、2002年的DDDs分别为33.35、43.12、54.17万个治疗日;3年共分离出G-杆菌3603株,2000、2001、2002年分离菌株数分别为:1191株、1148株、1264株。3年来G-杆菌对TGC的年均耐药率为40.92%,2000、2001、2002年的耐药率分别为39.04%、41.05%、42.58%;3年G-杆菌年均产ESBLs率为33.67%,2000、2001、2002年分别为29.64%、32.58%、38.45%:DDDs与G-杆菌耐药率相关系数r=0.99,DDDs与G-杆菌产ESBLs率相关系数r=0.98,。G-杆菌耐药率与产ESBLs率相关系数r=0.97。结论DDDs增长过高过快,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偏高,G-杆菌产ESBLs率偏高。DDDs与G-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DDDs与G-杆菌产ESBLs率呈正相关;G-杆菌耐药率与产ESBLs率呈正相关。降低药物的DDDs能降低细菌对药物的耐药率和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变异,建议临床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使用TGC,整体降低TGC的DDDs,进而降低或延缓细菌耐药的蔓延和扩散,保证用药的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及对ALI大鼠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l)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组)和白藜芦醇组(Re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相关性ALI大鼠模型,造模1 h后,Res组给予40mg/kg,Sham和Se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经股静脉注射。各组分别于2、6、12和24h,取大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脓毒症大鼠各器官组织HMGB1及TLR4的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Res组在造模后12 h,肺组织病理变化与Sep组相比有所减轻,24 h Res作用达到最强,各种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部分肺组织开始接近正常形态;Res组与Sepsis组比较,肺组织HGMB1及TLR4 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Res可以通过下调肺组织HGMB1及TLR4 mRNA表达减轻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