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18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6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优选临床有效经验方复方黄獐软肝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L9(34),醇提工艺以黄芪甲苷含量作为考察指标,水提工艺以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复方黄獐软肝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醇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7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h;最佳水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2.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一种中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桂芍巴布贴制备工艺的优选研究。方法以巴布剂的外观性状、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求得总因子得分(F),以F为综合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甘油等的用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比例。结果桂芍巴布贴的最佳处方为NP-700-PVP K-30-甘羟铝-EDTA-2Na-酒石酸-甘油-浸膏(8∶1∶0.25∶0.07∶0.15∶25∶20),酒石酸、PVP K-30、NP-700、甘羟铝、甘油、EDTA-2Na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优选的桂芍巴布贴易涂布、膏体均匀、黏性较好,可为桂芍巴布贴的新剂型开发提供基础;同时主成分分析法为中药多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提取工艺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方虎杖方乙醇提取工艺优化。方法以复方虎杖方为模型药物,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对共有峰峰面积进行PCA,以总因子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U9(93×31)均匀设计法考察提取次数(X1)、乙醇用量(X2)、乙醇体积分数(X3)和提取时间(X4)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效应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r=0.997),应用建立的方法优化得到复方虎杖方最适宜醇提工艺为6倍量9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有效,适合复方虎杖方提取,可以为复方中药提取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精水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黄精水提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黄精浸膏量及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结果:本试验黄精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60min。结论: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5.
王云李琬彭蕴茹鞠建明 《中药材》2022,(12):2904-2910
目的: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中风瘀热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法,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中风瘀热方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运用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化学成分靶点,通过Gene Cards、OMIM、TTD等数据库及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调控网络图及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图,利用数据库Metascape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中风瘀热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经UPLC-Q-TOF-MS/MS法从中风瘀热方水提液中分析鉴定出47个成分,其中12个入血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205个相关靶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3个,包括AKT1、TNF和IL-6等,涉及环鸟苷单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中风瘀热方可能主要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及细胞凋亡等来发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58.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肠泰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复方肠泰颗粒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浸出物、人参皂苷Rb1及常春藤皂苷元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b1和常春藤皂苷元含量,流动相分别为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 min,10%~30%A;5~20 min,30%~45%A;20~22 min,45%~10%A)和乙腈-0.1%甲酸水溶液(70∶30)。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10,8,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人参皂苷Rb1和常春藤皂苷元质量分数分别为2.48,10.50 mg·g-1,浸出物得率16.72%。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适用于复方肠泰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9.
60.
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季节中总银杏酸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栽培种植的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生长季节中总银杏酸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测定银杏叶中总银杏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lltima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90:1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银杏叶中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0.48%~2.51%.不同采收期银杏叶中总银杏酸含量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5月底6月初含量最高;不同树龄银杏叶中总银杏酸含量树龄大的较低,树龄小的较高.结论:这一变化规律为确定银杏叶的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