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髓核术后并发椎间盘炎李德成,雷高西安铁路中心医院710054采用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髓核术(简称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并发椎间盘炎,虽不多见,但却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病变,只要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现将我们遇到的7例报... 相似文献
32.
3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使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效果不佳,或复发,需再次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再手术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利于预防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颈椎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颈椎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加载、百分表接触测量法。将6具新鲜尸体颈椎随机分两组:前路组和后路组各3具。模拟临床手术分别对切吸间盘、髓核除术后颈椎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范围进行测试,同时与完整颈椎间的运动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前路组切吸间盘后,手术及相邻节段屈、伸运动范围均不同程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髓核全部除后相邻节段屈、伸运动范围分别增加17.8%和27.6%(P<0.05)。后路组:半椎板切除和间盘切吸术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加,髓核全部除后屈、伸运动范围分别增加15%和25%,统计学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侧弯运动范围夫显意义变化。颈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5.
使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评估了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79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躯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心理健康情况、角色心理状况、活力/精力、身体疼痛等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124~3.258,P<0.01~0.05),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低下。 相似文献
36.
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前路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钢板植入术。对临床结果进行 40分法评分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46例病人随访 3个月至 2年 6个月 ,平均随访 1 1 .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 81 %。植骨融合率 97.8% (45 /46 )。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率 1 0 0 % (1 4/1 4) ,多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96 .7% (3 1 /3 2 )。结论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不仅降低了骨不连发生率 ,而且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6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的41例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21(13~36)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优3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1%。术后1周、1年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能够提拉复位滑脱椎体,增加椎管容积,解除硬膜及神经根压力,椎间及峡部裂骨性融合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椎间盘脱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早期一般可采用保守疗法,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采取切吸、溶酶及传统手术方法等治疗方式。我院从2000年3月以来,引进并使用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4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显微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中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背景:较大面积的皮瓣移植取皮部位皮肤缺损是临床中常见且较难解决的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减张缝合、植皮、转移皮瓣等,但均存在二次损伤、感染和低成活率等问题。目的:探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治疗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5~56岁,平均(36.1±12.1)岁;下肢创面17例,上肢创面4例。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18 cm×9 cm^31 cm×13 cm,术中均难直接缝合,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闭合,术后3 d开始调节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每日2~3次,压力控制在29.4 N,直至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闭合。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月,平均(8.5±3.5)个月。20例痊愈,1例治疗过程中创面部分缩小,但出现针道红肿,停止应用牵力可调式牵张器,残余创面行植皮修复创面。结论: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治疗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难以直接缝合的创面,术后通过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牵力逐渐闭合创面,可避免术中取皮植皮,术后皮瓣侧肢体活动不受影响,治疗整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0.
背景:目前腰椎峡部裂引起滑脱的患者术中由于峡部裂,腰椎移位明显,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给椎弓根定位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找到新的定位方法来解决。
目的:通过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方法:通过解剖影像学正侧位测量,分析峡部裂部位与椎弓根中心的位置关系,以椎弓根中心向峡部裂作一垂线,测量L4及L5根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距离。选择40例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根据峡部裂来定位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置钉准确率,并与既往传统的AO置钉法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L4及L5椎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平均距离为(8.2±3.6) mm。利用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可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置钉过程中及置钉后未发现神经根损伤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