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自 1992年 10月至 1995年 5月开展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 ( PCD)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 2 1例 ,其中男 12例 ,女 9例 ,最大年龄 65岁 ,最小 31岁 ,平均 4 3岁。随访时间最长 2年 7个月 ,最短 5个月。总有效率 90 .5% ,优良率 60 .6%。我们认为 ,PCD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新方法 ,对单纯颈椎间盘脱出引起的颈椎病 ,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背景:目前腰椎峡部裂引起滑脱的患者术中由于峡部裂,腰椎移位明显,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给椎弓根定位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找到新的定位方法来解决。目的:通过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法:通过解剖影像学正侧位测量,分析峡部裂部位与椎弓根中心的位置关系,以椎弓根中心向峡部裂作一垂线,测量L4及L5根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距离。选择40例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根据峡部裂来定位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置钉准确率,并与既往传统的AO置钉法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L4及L5椎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平均距离为(8.2±3.6)mm。利用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可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置钉过程中及置钉后未发现神经根损伤表现。 相似文献
23.
背景:人工椎间盘置换(非融合技术)是相对传统的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问植骨融合基础上设计的新术式,非融合技术的运用是一种新的理念。
目的:比较半限制型与非限制型假体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人工颈椎间血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非限制型假体Bryan2例:半限制型假体Prodisc-C15例,Activ-C5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后预椎活动度来比较颈椎间盘假体的置换效果。
结果与结论:Bryan假体具备置换后颈椎活动度好的优点,但价格昂贵,安装较为复杂。而Prodisc-C假体与Activ-C假体安装容易,但相对Bryan假体。假体置换后颈椎活动度稍差。提示颈椎间盘置换在颈椎病的治疗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非限制型及半限制型假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半限制型假体Proddisc-C及Activ-C安装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24.
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要求具有规范的操作程序,这样才能减少置入假体下沉、异位骨化、假体脱位等并发症。个体化的颈椎三维模型重建模型能够模拟自身颈椎间盘的真实结构,有利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过程的精准操作。
目的: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模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42岁男性患者资料,颈椎间突出症(C4/5)脊髓型,颈椎间盘置换前行颈椎64排CT平扫,进行三维几何重建,测量C4/5间盘间隙,C5上终板,C4下终板尺寸,并适当撑开椎间隙,选择合适的假体尺寸,在scanCAD软件中模拟手术,安装假体,并再次修改假体尺寸,应用于临床。
结果与结论: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术预计假体,模拟手术过程,可以有效减少置换时间,方便假体置换操作,置换过程中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示三维重建仿真模拟手术能准确测量置入假体,数据真实可靠,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5.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伤后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根神经症状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钛笼固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目的:总结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方法:纳入41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行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内固定后有3例出现螺钉钛板松动,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减少颈前路钛板螺钉松动的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3例螺钉松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确诊后2周内行2次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重新固定钛板,远期观察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症状缓解。提示适应证及置入方法的选择,内固定器材的合理应用,正确的置入后管理是预防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作者设计的新型椎间盘切割刀及用此刀实施的两种治疗颈椎病的新术式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进行评价。方法:1993~1997年,作者对108例颈椎病患者施行椎间盘切割刀手术治疗,采用经前路主要阶段椎间盘切除植骨及次要阶段椎间盘切吸术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椎间盘切吸术。同时用椎间盘切割刀对6俱新鲜尸体颈椎施行不同术式的切吸术,研究手术前后颈椎的生物力学改变及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到3年不等。随访结果:手术总有效率98.23%,优良率88.23%。尸体实验表明:颈椎间盘实施前后路的手术量(髓核总量的50~60%)切除后,颈椎前、中柱系统稳定性不受影响,其生物力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新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手术相对简单、术后外固定时间短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7.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伤后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根神经症状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钛笼固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总结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纳入41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行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内固定后有3例出现螺钉钛板松动,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减少颈前路钛板螺钉松动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3例螺钉松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确诊后2周内行2次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重新固定钛板,远期观察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症状缓解。提示适应证及置入方法的选择,内固定器材的合理应用,正确的置入后管理是预防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讨论路椎间盘切吸术在颈椎管狭窄合并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半椎板成形术的基础上,行后路颈椎间盘穿刺切吸,本组共治疗17例,男13例,女4例。结果随访6个月-3年,根据神经系统检查和功能状况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无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者。结论该术式可以通过一次手术达到颈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的目的,手术方法易于掌握,安全性高,对颈椎稳定性无明显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