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为切入点,系统概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对ACS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基于ACS不稳定斑块和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阐述了中医药干预ACS的优势,并对中医药干预治疗ACS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总结分析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1日—2021年6月1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广东地区(广州市和佛山市)同一传播链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者,肝功能指标判定标准:ALT(男/女)>50/40 U/L, AST>40 U/L,TBil>26μmol/L,GGT>60 U/L,ALP>125 U/L。上述指标其中1项异常,即定义为肝功能异常并纳入分析(<18岁的患者ALP单项轻中度升高不纳入分析)。比较肝功能正常者与肝功能异常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及转归。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66例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中,32例(19.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均为轻度至中度升高,肝功能异常组危重型患者占比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χ2=38.689,P<0.001),前...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的重构特点,并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5只20月龄的自然衰老Wistar大鼠按体重水平分层后随机分为衰老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下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氯沙坦对照组(Losartan组),每组17只,另选14只2月龄青年Wistar大鼠作为青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1493.4、746.7、373.4mg/(kg·d)]灌胃给药,Losartan组给予氯沙坦钾混悬液[10 mg/(kg·d)]灌胃,衰老组及青年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15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壁形态;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测血管壁胶原种类、分布和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及外膜组织AngⅡ含量;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外膜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外膜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1,AT_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2,AT_2R)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外膜组织AT_1R、AT_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衰老组血管外膜增厚,外膜厚度/管径增高,胶原纤维堆积,Ⅰ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Ⅰ型胶原降低(P0.05),血浆PRA及AngⅡ降低(P0.01,P0.05),外膜组织AngⅡ及羟脯氨酸含量增高,AT_1R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AT_2R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衰老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改善衰老血管形态学改变;中药中、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外膜厚度/管径均减小,中药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Ⅰ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Ⅰ型胶原明显升高,血管外膜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中、高剂量及Losartan组外膜组织中AngⅡ水平降低(P0.01,P0.05);衰老组、中药各剂量组、Losartan组各组间P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衰老组比较,各治疗组AT_1R mRNA表达均增加(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AT_2R mRNA表达亦增加(P0.05);中药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AT_1R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AT_2R蛋白表达亦升高(P0.05)。结论衰老大鼠血管出现外膜重构,表现为外膜增厚,胶原堆积,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紊乱等,其机制可能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有关;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通过对外膜局部AngⅡ、AT_1R等多靶位的干预,改善外膜重构,进而延缓血管衰老。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老龄大鼠免疫器官功能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SD大鼠,饲养至18~19月龄,建立自然衰老大鼠模型。按体重水平分层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衰老模型组、人参三七川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2 305.64,1 152.82,576.41 mg·kg-1)和白藜芦醇组(50 mg·kg-1),另设2月龄SD大鼠做为青年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进行旷场实验,记录大鼠跨越方格总数和总行径距离,检测大鼠血清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结果:与青年组大鼠比较,自然衰老组大鼠跨格总数减少(P0.01),总行径距离减少(P0.05),血清ROS含量增高(P0.01),胸腺系数和脾脏指数下降(均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跨格次数和总行径距离均有增加(P0.05);血清活性氧族(ROS)含量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可以增高大鼠的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均P0.01),中药中剂量组可以增高大鼠的胸腺系数(P0.05)。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以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精神迟缓状态,增强其空间探索性,同时能够提高免疫器官功能和降低血清活性氧含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代表方当归补血汤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心肌中的表达,同时运用Western-blotting蛋白检测方法,对缺血心肌的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蛋白激酶B(Akt)蛋白进行分析。结果益气活血方当归补血汤可以促进缺血心肌VEGF的表达,同时具有不同程度地促进PI3K以及Akt蛋白表达的作用,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益气活血代表方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激活PI3K,从而引起下游蛋白Akt的进一步表达,将信号传至核内,引起VEGF mRNA的表达,产生促血管生成效应。  相似文献   
86.
严重外伤、手术失血严重时需输入大量库存血以挽救患者生命,而大量输入库存血可引起患者手术中低体温(T〈35℃),导致机体发生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008~2009年,我们将用改良即时加温法加温的库存血输注给需输血的6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88.
发现·辨识·优化——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新药设计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提升新药创制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组效关系",提出了中药新药设计的概念、研究框架及技术方法,将处方发现、成分辨识和组方优化作为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以期为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络病理论探微   总被引:127,自引:16,他引:127  
约略回顾几千年来络病理论的演进脉络,探讨络脉病证的病因病机,并试从西医学角度阐明络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期更深刻地理解络病学说,充分认识其理论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0.
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于2007年9月22-24日在中国广州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担任大会主席,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