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陶然 《上海护理》2011,11(5):67-69
为充分利用护理资源,降低成本,形成高效、优质和低耗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医院的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引入护理成本核算的概念并进行理论探讨。近10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成本核算逐渐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同种异型抗CD3单克隆抗体(UCHT1、OKT3)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增殖、表型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7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UCHT1(VCHT1组)、OKT3(OKT3组)及IL-1a、IL-2体外培养,于培养第3、7、10、12、14和21天比较扩增倍数;并选取培养第14天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8和CD56分子的表达,比较CIK细胞对K562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第10、12、14、21天OKT3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UCHT1组(P均〈0.05);平均CD3+CD8+阳性细胞频数在培养第14天明显高于UCHT1组(P〈0.05),平均CD5+6细胞频数UCHT1组高于OKT3组(P〈0.05);平均CD 3+CD 5+6细胞频数UCHT1组也高于OKT3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UCHT1组有高于OKT3组的趋势(当效靶比为20∶1时,P=0.078)。结论在保证细胞扩增倍数的情况下,选择UCHT1更适用于体外扩增CIK细胞。  相似文献   
93.
近年研究认为成人前胸腺可分泌胸腺素,而胸腺素能促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参与体液免疫和防御系统功能,成人后胸腺功能衰竭、萎缩,而淋巴因子产生由淋巴细胞完成。胸腺、淋巴组织增生、肥大,表明机体体液内因子不足,可造成全身的免疫功能、防御功能、应激能力低下或不足。我们对猝死病人进行的尸体解剖和法医鉴定中,常常有一类死者(已排除了暴力性损伤因素)通过一般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未发现足以致死的病因,而唯一明确的是胸腺和全身淋巴组织增生。随着免疫组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我们从分子水平探讨胸腺肥大和淋巴组织增生的诊断标准和对猝死死因构成中的作用问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本文就免疫组化技术对胸腺肥大和全身淋巴组织增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对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建设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师资队伍建设、重构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与讲授方法和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支出与设施建设三方面阐述了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重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
陶然 《卫生软科学》2011,25(8):552-554
回顾了我国《侵权责任法》出台前举征责任分配的情况及产生的影响;简述了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举证责任制度;分析了我国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我国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发展趋势;认为应该完善我国医疗侵权诉讼举证分配制度,平衡举证负担从而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96.
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自卑心理及其家庭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 Internet Addiction,IA),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1].现有对网络成瘾机制的探讨,研究者关注的方向之一就是网络成瘾者个体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此,研究者分别从人格特征、自尊水平、家庭环境等方面单独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2],网络成瘾与自尊有显著负相关[3-4],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家庭因素的不同等[5].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我国≤5岁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人群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及病原构成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 646例,男性多于女性(1.82:1),以≤2岁儿童为主(87.71%)。2010年之后全国≤5岁儿童报告手足口病调整后的死亡率由0.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0.11/10万(APC=-23.20%)。2 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 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呈现增加趋势。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2(P25P75:2~4)d,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M=3(P25P75:2~4)d。0~1岁、EV-A71感染、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和居住地为农村是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年后,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中优势病原仍为EV-A71,应加强死亡病例中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基因分型;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和小年龄组病例应当加强EV 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提高诊断、救治及时性,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食管胸部下段供血动脉的来源及分支形态,以期为临床应用补充解剖学资料,本文利用成、幼尸体25具,红色乳胶灌注后剥离,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量,得出该段供血动脉主要来源于胸主动脉的分支,占该段食管供血动脉总支数的68.33%;供血动脉可游离长度平均为(20.46±14.37)cm,起点外径平均为(1.32±0.40);分支主要有两种类型,分支间存在吻合。结论为食管腹段来源相对恒定,分支比较复杂,其血供评价单纯从器官外角度是丰富的,但应综合考虑器官内外的血管构筑。  相似文献   
99.
211例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特征,为其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D-DQ)、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分别对211例因过度使用网络住院治疗的青少年及260名正常青少年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亲密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60.7±11.9/69.4±9.7,42.4±10.5/49.8±8.1,68.7±11.4/73.4±10.5,均P=0.000),亲密度不满意度和适应性不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9.3±10.0/6.5±7.0,11.2±10.5/6.8±6.8,Z=-2.72、-4.57,P=0.001、0.000),两组的理想适应性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的亲密度被评为"松散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2.2%/16.2%,P<0.001),"亲密型"、"缠结型"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5.6%/38.8%,5.7%/13.5%,P<0.001);研究组的适应性被评为"僵硬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4.5%/15.0%,P<0.001),"无规律型"、"灵活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7.1%/17.7%,19.0%/38.8%,P<0.001、P=0.001);研究组的家庭类型被评为"僵硬-松散"型比例高于对照组(35.5%/10.0%,χ2=45.120,P<0.001),"亲密-灵活型"比例低于对照组(8.5%.8/22.7%,χ2=17.081,P<0.001)。结论:过度使用网络住院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低于正常家庭。在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到家庭因素,着重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挑战僵化的家庭互动模式,促进家庭的适应性及变通性。  相似文献   
100.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的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毕业实习、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准备工作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实验准备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是实验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在此总结有机化学实验准备工作所必需的五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