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刘建军  邱明义  陶春晖  余欣 《河北中医》2009,31(10):1552-1554,F000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常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且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近年来,现代医学有关UC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对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还没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阴阳寒热”“形气肿痛”的论述,从“同气相求”“形气统一”的原则入手,认为寒伤人表形,兼以伤气热伤里气,兼以伤形.无形之痛为伤无形之气所致,有形之肿为伤有形之体所致,故形伤则痛,气伤则肿.寒热致病多为肿痛并见,其中寒邪伤人初起以肿为主要表现,热邪伤人初起以痛为主要表现.邪气所伤主次的区别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不同.此外临床上寒邪与热邪所致的形气肿痛在不同阶段有相应变化,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43.
新医改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对中医药基层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针对《伤寒论》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教学管理、课程安排、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运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推进新医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邱明义教授运用《伤寒论》八法治疗胃脘痛的辨治要点、方法及临证遣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复习《伤寒论》中有关胃脘痛的治疗条文,概述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及部位、症状,结合邱明义教授在脾胃系统辨治方面的经验、临床辨治要点和辨治方法,从临证诊治思维及学术经验入手,总结邱明义教授运用《伤寒论》八法辨治胃脘痛的学术观点及临证诊治思路,并附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胃脘痛是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邱明义教授运用经方辨治胃脘痛,从辨虚实、审新久、鉴寒热、参宏微等方面辨证施治,将《伤寒论》中治疗胃脘痛的内容归纳为益气补虚法、温中健脾法、养阴润胃法、调和脾胃法、清热散结法、降逆和胃法、疏肝和胃法、泄热安中法等8种基本治疗方法。验案一辨为脾胃虚弱、中阳不足证,治以补气健脾、温中祛寒,方用理中丸合异功散加减;验案二辨为肝胃不和、郁而化火证,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清热,方用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均获良效。[结论]邱明义教授善用经方,临证治疗胃脘痛,以《伤寒论》中的八法为基础,随证加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5.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情反复难愈,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邱教授认为该病本在脾胃虚弱、升降失职,标为湿热困阻、壅遏气机,而肝胃不和,气机不畅乃病机之关键。临证治疗注重调畅气机,首先调肝胃,降气逆,次第健中土,调脾气,同时利湿热,宣气机。方药方面,谴经方,用药组,辨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ICAM-1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O.01)。[结论]NF-κB、ICAM-1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ICAM-1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揭示杏仁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杏仁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杏仁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杏仁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杏仁的剂量80%分布在7.67g-9.89g之间。符合《中国药典》法定剂者占21.35%,完全符合率为20.26%,不符合率为78.65%;9-10g者414方,占90.2%。结论《中国药典》杏仁的法定剂量4.5g-9g总体还是比较适宜的,但民国中医名家用量偏大,其剂量上限宜提高至10g。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人参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人参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人参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人参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人参的剂量80%分布在4~25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23.6%,不符合率为76.4%。结论:人参在汤剂中的剂量以4—25g为宜。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IL-4、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方法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年Wistar大鼠5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桃核承气汤(大、中、小)剂量组、乳果糖对照组.肠缺血1h再灌注3h后光镜行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及电镜下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4、IL-6、IL-10、TNF-α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严重,肠黏膜损伤评分及血清IL-4、IL-6、IL-10、TNF-α水平均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桃核承气汤各剂量组、乳果糖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及肠黏膜损伤程度轻、IL-6、TNF-α水平均降低,但仅桃核承气汤大剂量组IL-4、IL-10水平有显著升高.经两两比较后,桃核承气汤大剂量作用最好.结论:桃核承气汤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IL-4、IL-10的释放,从而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50.
论“以汗止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晖 《光明中医》2010,25(3):357-358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有关桂枝汤条文的分析,阐释其"以汗止汗"的机理,揭示其实质在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