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儿童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儿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63例中血清淀粉酶升高59例(93.7%),尿淀粉酶升高62例(98.4%);63例均行上腹部B超检查,符合诊断57例(90.5%),42例行CT扫描检查,符合诊断33例(78.6%)。本组非手术治愈7例,囊肿置管外引流术5例,囊肿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3例,囊肿腰侧腹膜间隙引流5例,囊肿空肠Roux—YⅠ期吻合内引流术38例,Ⅱ期内引流术5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后无一例发生胰瘘。结论 尿、血清淀粉酶与B超、CT检查是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急性囊肿常伴有急腹症表现,应根据病程与囊肿的大小选择治疗方法,慢性假性囊肿采用囊肿与空肠Roux-Y吻合术为有效的内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65~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对照组(A组):术中常规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ANH组(B组):麻醉诱导平稳后,手术前进行ANH,目标Hct 30%;ANH联合CH组(C组):手术前进行ANH,持续泵注硝酸甘油,辅助艾司洛尔,将目标MAP控制在基础值的70%。分别于诱导前(T_1)、血液稀释后即刻(T_2)、血液稀释后30 min(T_3)、CH达到目标MAP 30 min后(T_4)、术毕(T_5)采集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监测并记录MAP、HR、PaO_2、SpO_2、Hct、HCO~-_3、pH、心脏指数(CI)、每搏变异量(SVV)、每搏指数(S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变化,并记录采血量、出血量、尿量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B组和C组采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未做自体血采集。C组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有6例,B组有1例输注异体血,C组未输注异体血。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三组MAP、HR、CI、SVI和Hct明显降低(P0.05),但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与T_1时比较,T2~T4时三组SVV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三组ITBVI、PaO_2和SpO_2明显升高(P0.05),但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T_2时A组CI、SVI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与A组和B组比较,T_4时C组MAP明显降低、SVV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尿量、手术时间、EVLWI、HCO~-_3和pH组间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节约用血效果确切,对血管外肺水及氧合未产生不利影响,但联合应用时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3.
陈干  陶强  黄金狮  陈快  樊纬 《江西医药》2021,56(6):751-754
目的 总结采用围手术期多学科综合诊疗应用于先天性重症膈疝的治疗经验并探讨其对诊治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9年08月我院105例出生10d内出现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重症膈疝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非MDT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采用MDT模式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死亡、术前达到临床稳态、达到稳态放弃例数、手术例数、术前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方式、术中使用补片例数、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手术后存活情况.结果 非MDT组25例患儿中7例患儿出现呼吸循环衰竭(28%),18例患儿术前达到临床稳态.MDT组80例患儿11例患儿术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13.8%),69例患儿术前达到临床稳态.于非MDT组患儿比较,MDT组术前达到稳态放弃病例数比例更少(P=0.017).非MDT组在入院后29.33±15.39h行急诊手术治疗,MDT组病例在65.91±32.64h达到临床稳态后手术治疗,两组患儿术前呼吸机使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使用补片及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MDT组术后存活率为66.7%(6/9),MDT组术后存活率为81.5%(44/54).结论 通过开展围手术期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有助于建立家属治疗的信心,让更多的重症膈疝患儿得到合理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肠腔内瓣膜切除治疗先天性肠瓣膜狭窄和闭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 1998年我院新生儿外科组对 12例肠膜式闭锁和狭窄患儿行肠腔内瓣膜切除术 ,效果满意。方法和结果在梗阻近端 6~ 8cm处纵行切开肠管 ,切口约 1.0~ 1.5cm ,吸尽盲袋内容物。将一纹式钳从小口进入肠腔并下行作者单位 :3 3 0 0 0 6南昌 ,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至瓣膜处 ,夹住瓣膜中央上提瓣膜。此时再将盲袋下移即可见到瓣膜。在直视下从瓣膜中央剪开瓣膜 ,再沿瓣膜边缘剪除瓣膜 ,有时瓣膜色泽与肠壁粘膜类似 ,可用纹式钳轻拉之 ,如肠管外壁有明显局部凹陷 ,说明所提物为肠壁粘膜 ,切除瓣膜后用细丝线缝合创面 6~8针 ,然后再双…  相似文献   
25.
Rehbei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远期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我院1985-2001年实施Rehbei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经验,方法:全组299例,男266例,女33例,年龄15d-18岁,Ⅰ期根治术手术277例,结肠造瘘后Ⅱ期根治手术22例。结果: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3例发生于婴儿,均经结肠造瘘而愈合,再关瘘治愈,有22例术后早期出现内括经肌症状,坚持扩肛3-6个月后,便秘消失,污粪6例,其中有4例直肠指诊为吻合口狭窄,扩肛后,症状均消除。术后获得随访者164例,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排便,直肠检查等,随访时间最长者16年,最短者8个月,随访中发现:有便秘症状6例,其中2例为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治愈;4例为吻合口狭窄,乃出院后未按医嘱行扩肛治疗所致,复诊经扩肛后狭窄消除,无一例需行内括约肌切开术者;有5例曾出现肠炎,腹泻症状,经保守治疗痊愈;本组病中未发现有肛门失禁及长期污染,其他病例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当,能自行排例,每日大便1-3次,无腹胀,远期并发症有11例,占6.7%(11/164),结论:Rehbein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6.
为了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近年采用参芪合剂加化学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50例,并与150例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先天性小肠闭锁肠壁神经系统(ENS)和肠间质细胞(ICes)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及6例非肠道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足月新生儿小肠标本(对照组)肠壁S-100蛋白和c-kit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观察闭锁两端肠壁ENS和ICCs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和c-kit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距离盲端长度的增加,以上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闭锁近端14cm、远端4cm处,二者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结论小肠闭锁两端肠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ENS和ICCs均存在病变,是小肠闭锁术后肠道动力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而远端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会阴肛门成形同期内瘘修补治疗无肛并直肠舟状窝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出一种先天性无肛合并直肠舟状窝瘘的简便有效的新术式。方法 经会阴肛门成形后在直肠盲袋前壁找到内瘘口,使之形成一粘膜袖后结扎,纵行缝合瘘口处肌层,将直肠前壁游离下拖与会阴皮肤缝合。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17例痊愈出院无瘘复发现象,1例瘘复发者术后1年行直肠内瘘修补术。全部患儿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可使先天性无肛并直肠舟状窝瘘患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期一次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 :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 ,术前 12例得到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 ,12例肠系膜上静脉 (SMV)与肠系膜上动脉 (SMA)位置关系异常。 10例SMV位于SMA左侧 ,(其中 2例出现“漩涡征”)。 2例SMV位于SMA前方。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者肝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BA发病和肝纤维变中的意义和可能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0例BA患者肝组织标本和10例非肝脏疾病死亡婴儿尸检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组织进行IL-17染色,观察IL-17在两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平均秩次为30.28,对照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平均秩次为6.4,经秩和检验,Uc=4.773,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A组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714,P<0.01)。结论 IL-17在胆道闭锁发病过程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