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目的 评价吗啡-咪达唑仑与普鲁泊福、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 93例需要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普鲁泊福组:首剂1 mg/kg,维持剂量1 mg/(kg·h).吗啡-咪达唑仑组:吗啡首剂0.05 mg/kg,维持剂量0.05 ms/(kg·h);咪达唑仑首剂0.15 mg/kg,维持剂量0.05 mg/(kg·h).咪达唑仑组:首剂0.15 mg/kg,维持剂量0.05 mg/(kg·h).根据Ramsay镇静评分逐渐增加镇静药物剂量.记录镇静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镇静费用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咪达唑仑组停镇静药至拔管时间为(6.0±2.4)h,长于普鲁泊福组的(4.6±1.7)h(P<0.01).吗啡-咪达唑仑停镇静药至拔管时间(5.6±2.7)h与普鲁泊福组(4.6±1.7)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咪达唑仑组镇静费用(101.7±20.4)元低于咪达唑仑组(127.7±21.3)元(P<0.05)及普鲁泊福组(199.7±65.9)元(P<0.01),咪达唑仑组及吗啡-咪达唑仑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普鲁泊福组[分别为3.2%(1/31)、9.7%(3/31)、35.4%(11/31),P<0.05,P<0.01].结论 吗啡-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较普鲁泊福及咪达唑仑更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主要病理特点为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由于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仍高达40%[1].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易获得、易培养、免疫耐受及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等特点,常用于临床细胞移植治疗[2].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指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收治的71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37)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n=34)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800 ml/m2。观察两组患者6 h及24 h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90 d存活率。 结果6 h及24 h平均液体复苏量,研究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6 h及24 h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对照组均多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对照组血乳酸(4.79±1.95)mmol/L,研究组(3.44±1.4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24 h血乳酸清除率对照组19.79%±8.95%,研究组48.7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5);72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01.22±44.77) h,研究组(74.71±20.25) h (t=2.234,P<0.05);ICU住院时间对照组(11.3±2.1)d,研究组(7.4±1.9) d(P<0.05)。在ICU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0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7.0%),研究组有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0.6%),两组患者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两组患者90 d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5)。 结论长期COPD的患者往往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GEDI能正确指导此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明显降低患者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收住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4例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氢化可的松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立即同时予以研究药物(氢化可的松或0.9%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泵入。记录患者28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休克逆转率、住ICU及住院时间等,评估早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的使用对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在28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休克逆转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是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654,95%CI:0.498~0.860,P=0.002)。而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的应用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应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并不能降低病死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5.
细节管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ICU病房中,血管内置管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但由此而引起的血源性感染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也加重了医疗负担,增加了病死率.所以如何预防导管血源性感染是ICU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内毒素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家兔的模型。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家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S组),每组6只。S组经耳缘静脉持续缓慢匀速泵入内毒素,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至基础的40%以下即认为脓毒性休克造模成功。C组经耳缘静脉匀速泵入等量生理盐水。经右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仪动态监测家兔心率(HR)、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记录每小时尿量、血肌酐、动脉血乳酸。选择感染性休克成模时(T0)、成模后3 h(T3)、成模后6 h(T6)为观察时间点。观察6 h后处死动物,留取肾脏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结构改变。结果2组基础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S组内毒素注射60 min后MAP显著下降超过基础值的40%(P0.01)且持续至观察终点。与基础值相比,S组造模成功后及各观察时间点的HR、SVV、动脉血乳酸均显著增高(P0.01),dpmax、SVRI均显著降低(P0.01)。与C组相比,S组各时间点HR、SVV、动脉血乳酸均显著较高(P0.01),dpmax显著较低(P0.05)。S组自成模开始至观察结束尿量显著少于C组(P0.05),S组成模后尿肌酐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C组(P0.05)。病理显示S组6只家兔肾小管均出现水肿、管腔变小,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细胞界限不清,但未见有明显坏死表现,6只家兔均造模成功。结论静脉注射内毒素可以制备稳定的内毒素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的家兔模型。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在24h内完成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然而,大量补液会导致过多的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液体正平衡时间过长,引起组织器官水肿,氧弥散距离加大,微循环障碍,继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28.
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对病死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培训前(2007年1-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2008年6月)两个阶段进行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分析6 h及24 h感染性休克集柬治疗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并研究两个阶段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条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培训前51例,培训后49例;存活36例,死亡64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6 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24 h EGDT是与感染性休克28 d病死率相关的两个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046和0.120(P均<0.01).培训后集束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6 h EGDT和24 h EGDT分别从19.6%、35.3%提升至55.1%、65.3%(P均<0.01).培训后机械通气时间[(166.6±156.4)h比(113.6±73.6)h3、ICU住院时间[(9.4±7.6)d比(6.0±3.9)d]及28 d病死率(72.5%比55.1%)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继续教育培训可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的实用性和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住我院ICU需行气管切开术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PDT组和PRDT组,将每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操作难易程度、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估。手术均由同一术者进行。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未出现大幅度变化,手术安全性高。(2)PDT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分别为(7.2±2.5)、(5.3±2.0)mL;PRDT组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分别为(5.1±1.3)、(3.2±1.2)mL,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3)PDT组和PRDT组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7.0±2.1)d和(5.0±1.1)d,两组相比亦存在统计学差异。(4)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5)PDT组有3例患者发生皮下气肿,1例患者发生气管狭窄,而PRDT组则尚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PRDT与PDT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患者急救中具有更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单药治疗失败病例的效果,并筛选影响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72例,肠内喂养失败后第1天10:00进行肠道营养。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甲氧氯普胺组,共治疗6d。各组第1次给药均在第1天8:00,给药24h后,开始记录每日10:00,16:00,22:00和次日4:00胃液潴留量、患者基本情况和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比较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对于单药治疗失败者,直接纳入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时间6d,治疗24h后开始记录联合治疗组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结果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红霉素组每日平均胃液潴留量较甲氧氯普胺组少[d2:(75±19)1)S(130-4-23)ml;d3:(72±16)w(120±21)ml;d4:(71±22)VS(125±18)ml;P〈0.05】;红霉素组的喂养成功率较甲氧氯普胺组高[d2:65.7%US37.8%;d3:51.4%VS27.0%;d4:45.7%VS18.9%;d5:40.0%IJS16.2%;P〈0.05];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在第5天的喂养成功率高达64.3%,明显高于红霉素组(40%)和甲氧氯普胺组(16.2%);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血糖水平、入组时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I/)评分、是否存在休克与喂养失败显著相关。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胃排空障碍效果较甲氧氯普胺为佳;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高血糖水平、入组时高APACHEII评分、休克为喂养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