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陈黎明 《中国药业》2013,22(5):99-100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2周开始分别予以吡柔比星40 mg和阿霉素40 mg定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灌注后毒副反应、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随访12~7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初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8,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明显优于阿霉素,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而做好膀胱灌注期间护理是确保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2.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颗粒酶A、B和穿孔素的CD4+杀伤性T细胞(CTL)的比例及其与肝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颗粒酶A+CD4+ CTL、颗粒酶B+CD4+ CTL和穿孔素+CD4+ CTL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比较其在PHCC患者(n=99)、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n=28)与健康对照(n=40)中的差异,以及PHCC早期(n=29)、中期(n=36)、进展期(n=34)患者CD4+ CTL比例的差异.结果 PHCC组外周血颗粒酶A+CD4+ CTL、颗粒酶B+CD4+ CTL和穿孔素+CD4+ CTL比例分别为15.38%±10.36%、11.10%±8.43%、7.42%±7.26%,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9.10%±5.80%、6.16%±6.04%、2.95%±3.34%)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25%±5.62%、6.82%±6.12%、3.14%±3.60%,P<0.05),而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CC早期、中期和进展期患者外周血颗粒酶A+CD4+ CTL比例分别为21.26%±12.61%、14.54%±7.11%、11.24%±9.04%,颗粒酶B+CD4+CTL比例分别为15.35%±10.30%、10.71%±6.06%、7.90%±7.44%,穿孔素+CD4+ CTL比例分别为11.82%±9.17%、7.16%±5.03%、5.22%±6.58%,随着疾病进展,CD4+ CTL所占比例显著下降(P<0.01).结论 CD4+ CTL的比例在PHCC患者外周血中增高,但随着肿瘤发展逐渐降低,提示CD4+CTL细胞可能与肝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3.
  目的  比较不同次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HCC根治术后接受1次和3次预防性TACE的患者45例, 其中接受1次TACE组23例, 接受3次TACE组22例, 两个组均在术后1~2个月给予首次TACE, 此后接受3次TACE组每隔2~4个月重复1次。全部病例在根治术后随访36~40个月, 对比分析两组间的累计复发率。  结果  HCC根治术后, 接受1次TACE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43%, 47.83%, 47.83%;接受3次TACE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4.55%, 27.27%, 36.3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接受3次TACE组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接受1次TACE组(P=0.022), 而2、3年累积复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P=0.225)。  结论  HCC根治术后给予3次预防性TACE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高峰期的复发率, 延长肝癌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94.
目的:观察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中医整脊治疗前后X线变化,论证中医整脊手法对早期青年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中筛选出187例青年颈椎失衡综合症患者,年龄19~22岁,平均21岁。完全随机分为整脊组94例,男40例,女54例;牵引组93例,男42例,女51例。分别给予整脊和牵引治疗3周,每周3次。第3周治疗后,收集X线资料,比较治疗前后X线资料。结果:①整脊组治疗前曲度异常57例、棘突位置改变45例、角位移44例、椎体滑移15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70例、后伸改变47例;治疗后曲度异常35例、棘突位置改变24例、角位移18例、椎体滑移3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41例、后伸改变33例;X线测量指标:颈椎曲度由治疗前(7.070±4.629)°改善至治疗后(7.660±4.156)°、角位移由治疗前(13.790±2.590)°改善至治疗后(11.050±2.560)°、椎体滑移由治疗前(3.770±0.350)mm改善至治疗后(3.160±0.485)mm。整脊组治疗改善以椎体滑移及角位移变化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牵引组治疗前曲度异常60例、棘突位置改变39例、角位移39例、椎体滑移15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70例、后伸改变47例;治疗后牵引组曲度异常50例、棘突位置改变29例、角位移17例、椎体滑移3例、Ruth Jackson线交点前屈改变41例、后伸改变33例;X线测量指标:颈椎曲度由治疗前(5.590±4.639)°改善至治疗后(5.990±4.330)°、角位移由治疗前(13.360±2.064)°改善至治疗后(11.210±1.872)°、椎体滑移由治疗前(3.790±0.339)mm改善至治疗后(3.480±0.332)mm。牵引组治疗改善以椎体滑移及角位移变化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病名能反映青年颈椎问题病理变化。②X线上颈椎应力点、角位移、椎体滑移、曲度变直、棘突位置改变证实青年颈椎失稳是青年颈椎失衡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③中医整脊手法和牵引均是治疗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④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是颈椎病的早期表现,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95.
目的 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腹水患者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单盲方法,将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收治的5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16例,分别接受UC-MSC (0.5~1.0)×106/kg和0.9%氯化钠溶液静脉回输,每月1次,共3次.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腹部B型超声检测下腹部腹水变化、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回输前后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UC-MSC回输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ALT、TBil、胆碱酯酶、HBV DNA阳性率以及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回输36周以后血A1b显著升高,治疗前为(28.47±4.45) g/L,48周为(34.82±4.50) g/L(P=0.046);下腹腹水量显著减少,治疗前为(46.6±30.6)mm,48周为(6.6±13.6)mm,随访结束时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人UC-MSC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能升高A1b水平,减少腹水生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6.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肝星状细胞LX-2活化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UC-MSCs,将UC-MSCs与LX-2细胞按1:1和3:1比例进行混合共培养或Transwell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UC-MSCs对LX-2细胞活化、凋亡的影响。结果 HE、油红O、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表型检测证实本实验所用UC-MSCs符合MSCs标准。LX-2细胞单独培养及与UC-MSCs混合共培养或Transwell共培养情况下,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LX-2细胞比例分别为52.7%,43.9%(1:1)和34.2%(3:1),50.9%(1:1)和31.2%(3: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阻断实验未逆转UC-MSCs对LX-2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与单独培养比较,LX-2细胞与UC-MSCs以1:1和1:3比例在Transwell共培养情况下,表达Annexin V单阳性的LX-2细胞比例由7.1%增加至14.9%和12.8%(P<0.01)。结论人UCMSCs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系的活化并促进其凋亡,其抑制活化和促进凋亡不直接依赖于细胞间的相互接触,而是以细胞因子分泌的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497.
女性尿失禁是需长期治疗的顽固症。体外电磁波刺激(extracorporeal magnetic innervations,ExMI)和可携式功能性磁环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magnetic stimulation,FES)以及植入式骶骨神经调节治疗是目前认为是颇具潜力的疗法,治疗压力性、尿急性尿失禁、频尿综合征(过动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和排尿功能障碍等,短期即显示有可观的疗效和改善,但长期疗效仍期待更多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9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含TSP结构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89例,其中并CHF 68例(CHF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心功能正常21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ADAMT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其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SYNTAX积分法评价两组冠脉病变程度。分析ADAMTs-1、MMP-2、MMP-9与NT-proBNP、LVEDd、LVEF和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NT-proBNP、MMP-2、MMP-9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心衰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P〈0.05);其MMP-2与NT-proBNP、LVEDd、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MMP-9与NT-proBNP、LVEDd、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1)。CHF组ADAMTs-1无明显升高(P〉0.05),但其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MMP-2、MMP-9可能参与CHD并CHF的心室重构过程,检测CHD并CHF患者的MMP-2、MMP-9有助于其诊断和心衰程度评估;ADAMTs-1可反映CHD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99.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方法常规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TBA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TBA水平与ALT、ALB、CHE呈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伤的程度,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0.
陈黎明 《中外医疗》2011,30(29):183-184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Tuberculous Exudative Pleurisy,TEP)的发病率约占结核病的5%,是主要肺外结核病之一,在我国属常见病和多发病,对TEP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采取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