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目的:螺旋CT对肺部肿块进行灌注扫描,分析影响灌注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在138例中选择34例肺部肿块≤4cm灌注扫描,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肺部CT平扫,确定灌注扫描的层面,经预扫描后,在扫描野FOV及病灶显示均达到预期效果后,经静脉注射造影剂80ml,流率为3—5ml/s,5s后对桶灶同层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层厚为3mm,连续扫描45s,后每20s扫描一次,共9期。扫描过程180s。所得图像由随机灌注软件进行后处理。根据所得出的时间——密度曲线进行分析。结论:(1)呼吸对≤4cm肿块影响最大,尤其是双下肺(2)扫描技术参数(3)设备原因(4)造影剂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早期评估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疗效。
材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9例局部中晚期(III-IVa)鼻咽癌初诊患者,于化疗前、开始化疗后第4天、化疗后第1周期末和化疗后第2周期末行包括DKI和DWI的MRI扫描。选取咽后和颈部最短径大于15 mm的转移性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测定DKI参数(MD和MK)和DWI参数(ADC),用RECIST 1.1标准评估新辅助化疗2周期末淋巴结治疗疗效,比较不同疗效组间的DKI及DWI参数差异。
结果:共38枚转移性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化疗后第4天、化疗后第1周期末的多个DKI参数MD值(包括MD4、MD21、ΔMD4和?MD2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ADC值差异时发现:无效组化疗后第4天的ADC值显著低于有效组(P = 0.02)。MD4和ADC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5和0.73。
结论:DKI在预测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或优于传统的DWI技术,本初步结论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接收信号测量的颈部良性淋巴结的ADC值与指数化ADC(eADC)值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对15名健康志愿者于同日内分别采用8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行颈部DWI扫描,b值均取0、800 s/mm2,对比双侧(30个)及左右分侧(各15个)良性淋巴结DWI图、ADC图及eADC图特点,分别测量两种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ADC及eADC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对15名受检者采用两种线圈扫描均获得可测量ADC的图像。神经血管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平均ADC值为(0.892±0.165)×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25±0.068)×10-3 mm2/s;体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57±0.142)×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32±0.057)×10-3 mm2/s。采用两种线圈所获双侧或左右分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神经血管线圈或体线圈接收信号对颈部良性淋巴结DWI ADC值的测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诊断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鼻咽癌(NPC)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颞叶脑组织代谢物的变化规律,间接推测电离辐射导致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1HMRS检测NPC患者放疗前后大脑颞叶照射野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含量.选取31例经病理证实的Ⅲ期NPC初诊患者,使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选择点分析波谱(PRES)序列采集,获得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12个月时双侧大脑颞叶放射野内的波谱图像.测量NAA、Cr、Cho 3个主要代谢物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的相对半定量浓度和NAA/Cr、Cho/Cr、Cho/NA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放疗结束时,NAA/Cr较放疗前显著下降;Cho/Cr、Cho/NAA较前显著上升;放疗后3个月上述代谢物比值异常达到高峰;放疗后6个月代谢物比值逐渐恢复,放疗后1年Cho /Cr恢复正常,NAA/Cr、Cho/NAA未完全恢复正常. 结论 1HMRS检查对NPC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评估及预测鼻咽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的鼻咽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辅助化疗方案将其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platinum drugs,GEM)组(35例)和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platinum drugs,PTX)组(3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化疗第4天(D4)、化疗第1周期末(D21)和化疗第2周期末(D42)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比较两组间ADC及其变化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D21和D42时,GEM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PTX组(P<0.05);治疗前,GEM组患者的ADC显著小于PTX组(P=0.02),D4时,GEM组患者ΔADC及%ADC均显著大于PTX组(均P<0.05),化疗第2周期结束,GEM组内有效组患者D4、D21时的ADC、ΔADC、%ADC均显著大于非有效组(均P<0.05),PTX组内有效组患者D4时的ΔADC、%ADC,D21时的ADC、ΔADC、%ADC均显著大于非有效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EM组和PTX组中D4时的%AD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756,敏感度分别为80.0%、92.7%,特异性分别为75.0%、66.7%。结论 DWI对早期评估和预测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单纯放疗宫颈癌初诊患者,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分别进行1.5T磁共振常规系列及DW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宫颈癌原发灶ADC值,分析差异性以及与肿瘤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前、20GY及结束时ADC值分别为(0.93±0.14)×10-3、(1.25±0.17)×10-3s及(1.55±0.13)×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外照射前与20GY的ADC值差值(R值)为(0.33±0.16)×10-3mm2/s。外照射前后肿瘤退缩率为(0.86±0.11)。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各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均无相关性(P值0.05),R值与肿瘤退缩率有正相关性(r=0.423,P=0.035)。结论宫颈癌原发灶ADC值放疗后升高;放疗后ADC值的早期变化与肿瘤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潜在性功能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探测水分子扩散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开始大量应用于其他器官疾病的研究。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DWI技术在腹部实质脏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以扩散峰度成像(DKI)早期评估新辅助化学治疗(NAC)鼻咽癌(NP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对38例NPC患者分别于NAC前(DayPre)及治疗第4天(Day4)、第1周期末(Day21)和第2周期末(Day42)行MR检查,测量咽后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短直径、DKI[平均扩散系数(MD)及平均峰度系数(MK)]和DWI(ADC)参数值,计算淋巴结退缩率。将淋巴结分为有效组(RG组)和无效组(NRG组),分析2组淋巴结退缩率、DKI及DWI参数值的差异。绘制DKI及DWI参数的ROC曲线,计算AUC值,比较DKI及DWI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29例NPC、38枚转移淋巴结纳入研究,RG 23枚,NRG 15枚。RG组Day21和Day42淋巴结短直径及退缩率与NR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MD4值、MD21值及相的Δ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RG的ADC4值低于RG(P=0.02)。绘制MD4和ADC4的ROC曲线,相应AUC值分别为0.75和0.73,诊断特异度为86.7%时,MD4(56.5%)诊断敏感度大于ADC4(47.8%)。结论 DKI可用于早期预测NAC对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有望为临床个体化治疗NPC提供新的参考依据;MD是预测NAC早期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肾静脉以上段下腔静脉左右径、前后径及其与冠状面成角、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方法:利用100例患者腹部CT增强图像,分别测量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的左右径和前后径、第一肝门平面及肾盂平面的左右径、前后径及它们与冠状面所成角度,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为50.9岁.结果:第一肝门平面左右径和前后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分别为(43.4±12.0)°、(46.8±11.8)°;肾盂平面左右径和前后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分别为(37.8±9.8)°、(50.6±10.9)°.以上两个平面左右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8,P=0.000),以上两个平面前后径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t=-2.36,P=0.019).右心房入口处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8.4±4.2) mm、(19.8±3.5) mm;第一肝门平面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5.6±3.7) mm、(18.2±3.6) mm;肾盂平面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5.7±4.6) mm、(15.4±3.2) mm.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3个不同平面的下腔静脉左右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15.0,P=0.000);3个不同平面的下腔静脉前后径之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意义(F=40.9,P=0.000).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为(58.9±10.0) mm.结论:对肾静脉以上段不同平面下腔静脉径线及其与冠状面成角、肝后段下腔静脉长度的测量结果,为下腔静脉有关的介入诊疗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3—2001-12月,肺部良性病变45例的X线及CT影像资料,并结合术后病理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