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17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7篇
  4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运用泻心汤合十灰散方药,配合针刺的方法治愈一例大量饮酒后出现的胃热壅盛型呕血患者。  相似文献   
942.
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13是目前与瘢痕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而SMAD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是转化生长因子B下游信号传递的主要途径。人SMAD蛋白基因在15q22.31-q23及18q21.1染色体区域。实验假定Smad基因为选择的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目的:定位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设计、时间及地点:两个家系、大样本的微卫星扫描连锁分析实验,于2007-02/06在上海基康公司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6个国内不同地区的瘢痕疙瘩家系2个4代发病的NM、LN家系中32位和19位成员,严格遵照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准则采集血样和病理组织标本。方法:采集2个家系51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选取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染色体区域的7个微卫星标记位点D15S108、D15S216、D15S534、D18S363、D18S460、D18S467、D18S846,对这些微卫星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主要观察指标:NM和LN瘢痕疙瘩家系外显率为90%时各位点LOD值。结果:NM、LN两个瘢痕疙瘩家系在外显率分别为90%条件下,重组率0=0-~0.5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都小于1,排除连锁关系存在。结论: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  相似文献   
943.
背景: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是细胞调节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有实验表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能被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众多成员磷酸化,为进一步研究微波辐射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产生机制,是否可以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途径观察微波辐照对抗氧化调控系统的影响?目的:分析微波辐照对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的磷酸化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材料:血管内皮细胞株,H332PO4,Protein-A Sepharose(Sigma公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单抗(H-300,Santa Cruz),蛋白激酶Cα单抗(Santa Cruz),玻纤滤膜(Whatman公司)凝胶扫描系统(Gel Doc 2000,Bio-Rad),液闪测定仪(LKB-117瑞典)。方法:实验于2003-03/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研究室完成。①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以DMEM培养液培养至细胞生长至旺盛期,加入32Pi孵育标记2h,将细胞培养瓶置于37℃水浴盒中,在反射系数近似零的微波暗室接受微波辐照,为辐照组,辐照平均功率密度为30mW/cm2,辐照时间30min;以未接受辐照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共沉淀-放射自显影法测定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用凝胶扫描系统对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照组细胞直接进行分析。②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活性分析及表达量测定:辐照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方法、条件,辐照方式、剂量、条件同前。于辐照后2,4,8,24h裂解细胞,提取胞浆和胞膜蛋白,采用r-32P-ATP标记液闪法进行蛋白激酶C活性测定;采用凝胶扫描系统对蛋白条带灰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细胞进行蛋白激酶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细胞胞浆的着色程度,对照组均直接给予测定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辐照组及对照组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检测结果。②细胞蛋白激酶活性分析及表达量测定结果。结果:①辐照组及对照组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测定结果:辐照组辐照后2,4,8h,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条带灰度强于对照组细胞,辐照4h,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达到峰值水平,条带灰度扫描半定量分析显示辐照2,4,8h辐照组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3%,261%,141%(t=2.974,4.209,4.047,P<0.05),24h恢复正常。②辐照组及对照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量及活性检测结果:微波辐照2,4,8h,辐照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以4h最明显,辐照后24h恢复正常;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辐照组细胞辐照4h胞浆着色强度强于对照组;r-32P-ATP标记液闪法显示辐照2,4,8h,辐照组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6%,93%,47%(t=2.801,3.654,3.035,P<0.05),24h有回落。蛋白激酶C激活的峰值发生在照射后4h。结论:微波辐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在一定时段内增强,同时可引起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增加,其活性变化时间效应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结合肝细胞癌公共数据分析与生物实验,初步探索肝细胞癌中EZH2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使用TCGA公共数据分析EZH2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进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随后,使用ATP细胞活性检测法、结晶紫法分析EZH2抑制剂GSK343对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之后,分析TCGA公共数据样本中EZH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其后,使用ENCODE中的ChIP-seq公共数据分析EZH2下游靶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的组蛋白修饰特征。最后,用RT-qPCR检测受到EZH2调控的下游靶基因的基因表达。结果 EZH2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1~3期的病程进展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EZH2基因高表达与肝细胞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EZH2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的体外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P<0.05);EZH2结合的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富集组蛋白修饰H3K27me3;163个基因在其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存在EZH2结合信号,同时这些基因也在EZH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显著差异表达;实验验证ADRA1A是EZ...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探讨希望理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希望理论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2个月起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对照组干预2个月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和干预6个月Herth希望水平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其他时间点则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希望理论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其社会支持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46.
陈阳 《工企医刊》2014,27(4):906-907
目的 探讨基层复明工程中11号手术刀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 在60例(60眼)泗洪县残联白内障复明手术中,采用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利用旋转法将晶状体核转入前房,用切核刀垫板取出晶状体核,植入后房型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不予缝合。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48眼(80%);〈0.5者12眼(20%)。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54眼(90%);〈0.5者6眼(10%)。所有患者全部脱盲,脱残59眼,脱残率为98.33%。结论 在基层白内障复明工程中,11号手术刀行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快捷、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佳,取得了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使用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4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修复组和关节镜修复组,每组各21例。切开修复组患者使用改良切开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关节镜修复组患者使用关节镜下肩袖滑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情况,包括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袖受伤情况、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等。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以评价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镜修复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是4.9±1.2分、29.1±4.5分和72.4±13.9分,而切开修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3±1.6分、21.7±3.9分和61.8±10.6分。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切开修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切开修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修复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是3.7±1.3分、32.6±4.7分和82.1±10.8分,而切开修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1.4分、32.8±4.5分和81.5±11.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4.3±15.1分)显著高于切开修复组(72.9±1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能够有效地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比切开肩袖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术后康复得更快。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通过建立不同力学微环境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评价力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观察不同力学环境对骨折局部CGRP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细钉组和粗钉组分别采用直径0.8 mm和1.0 mm的髓内钉固定。造模后第1、2、5和8周处死实验动物,通过X线评分、Micro-CT技术、生物力学技术、组织学技术评价两组不同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T-PCR检测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评价不同力学环境下骨痂组织中CGRP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X线评分显示,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cro-CT结果显示第2周时两组TV值均较前增大,细钉组TV值高于粗钉组,而粗钉组BV及BV/TV值高于细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5周时两组TV值达到最大,细钉组TV值仍高于粗钉组,而粗钉组的BV值及BV/TV值高于细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8周时两组TV值均较第5周时减小,BV及BV/TV值仍继续增加,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力学评价结果显示,第1、5、8周时两组的力学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第2周时粗钉组的最大载荷、抗弯刚度及最大断裂能均高于细钉组。CGRP受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仅造模后第1、2周细钉组阳性表达高于粗钉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骨痂组织中CGRP受体的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但造模后第1、2周时,细钉组的表达水平高于粗钉组。RT-PCR结果显示,仅造模后第1、2周细钉组的CGRP受体 mRNA表达水平高于粗钉组。结论 不同直径髓内钉大鼠股骨干闭合骨折模型可模拟不同程度微动的力学环境,骨折愈合早期较大的微动有利于CGRP受体的蛋白与mRNA表达,力学环境可能通过影响CGRP受体的表达水平调节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MMP-3、COL-Ⅱ、TIMP-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强度运动组、低强度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动物按照既定的运动处方在动物跑台上进行运动训练,6周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取材。采用COL-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膝关节标本COL-Ⅱ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采用RT-R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软骨MMP-3 mRNA、COL-Ⅱ mRNA及TIMP-3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软骨MMP-3、COL-Ⅱ及TIMP-3蛋白的表达。结果 COL-Ⅱ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高强度运动组光密度值最低,且与低强度运动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MMP-3与COL-Ⅱ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而TIMP-3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虽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MMP-3和COL-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TIM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在高强度运动组COL-Ⅱ的蛋白表达却较低强度运动组降低,同时MMP-3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一定程度的运动强度会在基因转录水平调节MMP-3、COL-Ⅱ及TIMP-3的表达,使软骨基质的代谢处于活跃状态,但运动强度过大可能通过MMP-3的降解作用降低COL-Ⅱ蛋白水平的表达。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关节软骨基质成分的更新,超负荷运动可能通过影响软骨基质的合成导致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双侧椎弓根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新鲜单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其中男46例,女86例;平均年龄(65.1±6.9)岁。骨折时间平均(6.2±4.6)d,骨折椎体分布:T92个、T1010个、T1120个、T1237个,L135个,L213个,L311个、L44个。术中透视下两侧分别注入1.5~3.0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个椎体平均(3.2±1.1)mL,术后72h及3个月随访时测量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恢复值、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改善率、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132个椎体均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成功,骨水泥在椎体内左右对称分布,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并发症。VAS评分、日常活动功能BI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功能改善,椎体高度恢复。随访3个月,无邻椎骨折。结论经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改善了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腰背痛和残障程度,且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相邻节段骨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总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