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2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是由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具有突然、反复发作的特点,其发病机制异常复杂。近来一些研究表明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MEF2)在神经元凋亡,神经可塑性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可塑性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MEF2及其与癫痫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观察唑尼沙胺分散片添加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120例)或对照组(120例)。回顾性基线期(12周)后,予初始剂量唑尼沙胺或安慰剂100mg/次,1次,d,3周内递增至100mg/次,3次/d;分别在治疗第0、2、4、8和16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16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5~16周时,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痼完全控制率为34.04%(32/94)、总有效率74.47%(70/94),对照组分别为13.08%(14/107)和42.99%(46/10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唑尼沙胺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嗜睡、疲劳、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唑尼沙胺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新型抗癫癎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4.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SWV)杂志2019年12月上线文章"Resource utilisation among patients transferred for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Kori Sauser Zachrison等人完成。作者分析了2008例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患者收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5.
156.
脑出血(ICH)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10%~30%,ICH较缺血性卒中预后更差,致残程度重,死亡率极高,其早期血肿扩大是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cT血管造影(CTA)点征能有效预测ICH早期血肿扩大、评估临床预后。本文旨在探讨CTA点征的相关定义、原理及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致(癎)状态下大鼠海马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3)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 匹罗卡品(PILO)腹腔注射建立大鼠颞叶癫(癎)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阻滞JAK/STAT通路前后大鼠海马p-STAT3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规律,双重免疫荧光方法观察p-STAT3与GFAP阳性细胞的关系.结果 癫(癎)发作3 h(SE 3 h)时即出现STAT3在海马内被激活,SE 3 d时达高峰,之后渐降低,至SE 30 d时仍维持在较正常时略高的水平上;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与之类似.预先用AG490阻断STAT3通路后,海马区p-STAT3乃及GFA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双重免疫荧光结果发现p-STAT3阳性胞核位于GFAP阳性细胞胞浆中.结论 匹罗卡品导致的癫(癎)伴有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STAT3的激活,STAT3的活化可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58.
癫痫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作为癫痫发作后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与癫痫的反复自发性发作密切相关。近年来,已有不少的研究从苔藓纤维出芽的角度探讨癫痫的发生、发展.并为癫痫的治疗提出新的观点。现就癫痫苔藓纤维出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观察唑尼沙胺分散片添加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失神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0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唑尼沙胺组(120例)或对照组(120例)。回顾性基线期(12周)后,予初始剂量唑尼沙胺或安慰剂100mg/次,1次/d,3周内递增至100 mg/次,3次/d;分别在治疗第0、2、4、8和16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16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5~16周时,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癎完全控制率为34.04%(32/94)、总有效率74.47%(70/94),对照组分别为13.08%(14/107)和42.99%(46/10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唑尼沙胺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嗜睡、疲劳、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唑尼沙胺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新型抗癫癎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0.
应用颅脑CT检查对脉血康治疗急性期脑出血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发现1月内中小血肿液化吸收率达79.13%,血肿完全消失者占80%,有效率达86.67%,缩短病程10d左右,表明脉血康能促进脑内血肿液化吸收,缩短病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