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366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而准确的血培养及细菌鉴定方法,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增菌培养基中加入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琥珀酸并利用旋转培养箱进行血液增菌;直接从阳性瓶中提取菌体,在加大生化鉴定管底物浓度和接种菌量的情况下进行生化鉴定。结果:血增菌培养显示阳性时间最早为4 h,90%以上的阳性标本能在24 h内呈现阳性反应。呈现阳性反应后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能在4 h内鉴定到种。结论:利用旋转培养箱进行血培养和细菌鉴定可缩短细菌培养和鉴定时间。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5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PGE-1治疗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损伤组皮下注射ISO10 mg/kg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PGE-1治疗组预先给予尾静脉注射PGE-1,剂量为5 μg·kg-1·d-1,每天1次,连续3 d,于末次给药24 h后皮下注射10 mg/ kg ISO.24 h后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并比较血浆内皮素(ET)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损伤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与左心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dp/dtmax)明显下降(P<0.05~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x)降低(P<0.01),血浆ET水平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损伤组相比,PGE-1治疗组预先静脉注射PGE-1可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大鼠心功能,抑制血浆ET水平的升高(P<0.05),明显减轻受损心肌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PGE-1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对ISO诱导的大鼠缺血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嵌合腺病毒Ad5f11pTPEGFP对人白血病细胞U937的感染及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空载体腺病毒Ad5GFP作为对照,将嵌合腺病毒Ad5f11pTPEGFP感染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分析病毒对U937细胞的感染性和复制活性;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的增殖反映该病毒对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AnnexinV-APC/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早期细胞凋亡率,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裂解。结果嵌合腺病毒Ad5f11pTPEGFP能感染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并能在其中复制产生大量子代病毒;该嵌合腺病毒对U937细胞株的感染效率、生长抑制率均高于空载体腺病毒Ad5G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嵌合腺病毒Ad5f11pTPEGFP诱导U937细胞发生凋亡的细胞比例较空载体腺病毒Ad5GFP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检测到随时间逐渐增加的PARP裂解蛋白。结论嵌合腺病毒Ad5f11pTPEGFP可有效感染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并能在其中复制,能显著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优越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对15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C1~2骨折3例、C3~4骨折4例、C4~6骨折3例、C6~7骨折1例、多节段骨折4例。结果:经颈椎弓根共植入螺钉76枚,有65枚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4枚穿破上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准确率为85.1%。均无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满意,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根据颈椎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和个性化制定置钉角度,术中仔细操作,可提高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自体移植对于移植细胞存活率和缺血肢体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制备携带hVEGF165基因或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的AAV载体AAV-hVEGF165和AAV- LacZ;用AAV—hVEGF165和AAV-LacZ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EPCs,得到AAV/VEGF-EPC和AAV/LacZ-EPC,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分别用AAV/VEGF-EPC、AAV/LacZ-EPC和PBS自体移植于兔右下肢缺血的肌组织,28 d后行双侧肢体血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AAV/VEGF—EPC和AAV/LacZ-EPC内可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AAV/VEGF—EPC、AAV/LacZ-EPC和PBS组患/健侧血流比值、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0.73±0.21、0.64±0.13、0.45±0.10;(962±291)、(557±132)、(361±69)/mm2。AAV/VEGF-EPC和AAV/LacZ-EPC组移植成活的EPCs密度分别为(330±81)/mm2和(204±55)/mm2。结论AAV能够高效将外源基因转入EPCs,对其进行基因修饰。自体移植AAV-hVEGF165转染的EPCs可提高其移植存活率和增强其促进缺血肢体血管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76.
2006年8月~2008年1月,我们应用大黄及紫草外敷防治长春瑞滨外渗所致静脉炎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8例非小细胞肺癌予长春瑞滨化疗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2~67岁.其中鳞癌11例,腺癌7例.治疗方法:在长春瑞滨滴注过程中出现外渗后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拔除针头,另开放静脉继续滴注剩余药物.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B- POP矫形钢板内固定结合截骨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内背侧入路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B - POP矫形钢板置于跖侧固定截骨段26例.结果 26例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足母)外翻评分标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优23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治疗重度(足母)外翻时选用B- POP矫形钢板来固定第一跖骨截骨段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截骨部愈合快,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并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肱三头肌正中切口手术治疗的肱骨髁间并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优17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并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选择肱三头肌正中切口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少,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总结中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急救经验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急诊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患者院前、院内、儿童及老年人等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选择及时、正确的检查治疗方案,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是提高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2月至2010年5月入住我院ICU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分析其心电图异常与肌钙蛋白(IcTnI)、GCS评分、感染、血电解质、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颅内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9.5%,ECG异常改变中主要以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多见,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后24~72h内,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cTnI〉1.0ng/L、GCS评分〈8分、血糖〉8.0mmol/L、血氧饱和度〈90%、颅内压力〉200cmH2O(1cmH2O=0.098kPa)、体温〉38.5℃、电解质紊乱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针对导致心电图异常的相关临床因素采取积极的临床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