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3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的体内分布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鼓室注射(intratympanic injection,IT)地塞米松磷酸钠(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体内分布特征,探讨载药凝胶经圆窗膜吸收的规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建立在外淋巴(perilymph,PL)、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中DSP及地塞米松(Dex)的HPLC测定方法。经鼓室注射DSP凝胶,并与溶液剂相比较,测定药物的体内分布和在PL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鼓室注射DSP原位凝胶,Dex在内耳组织的局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是静脉注射溶液的593.7倍,药物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同鼓室注射溶液相比,t1/2高28.6倍,MRT增加了近5倍。而且,当采用鼓室注射时,药物在体内其他部位分布甚少,在血和CSF中的浓度均远远低于PL。结论经鼓室给药的DSP原位凝胶对耳蜗具有明显的定位释药作用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2.
陈钢  夏庆民  姜申 《中国肿瘤》2020,29(12):985-988
摘 要:[目的] 了解外审专家对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中审稿专家和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完善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机制。[方法] 以《预防医学》杂志外审专家为调查对象,基于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推送和回收问卷,调查6类及其中常见的6种审稿专家学术不端行为、7类及其中常见的7种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调查外审专家共225人,回收问卷185份,有效问卷182份,问卷有效率为98.38%。其中男性129人,女性53人;年龄以30~60岁为主,占96.63%;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为主,其中正高93人,占51.10%;副高75人,占41.21%;以硕士学历为主,73人,占40.11%;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110人,占60.44%;5年内人均发表论文9篇,最多发表30篇;最近1年审稿少于6篇96人,占52.75%,6~11篇46人,占25.27%,12篇及以上40人,占21.98%。6类审稿专家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率平均为93.68%,6种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率平均为83.61%;7类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率平均为92.31%,7种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率平均为86.73%。[结论] 外审专家对于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的审稿专家和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的认知率较高,但对于具体学术不端行为的辨识能力尚需提高;编辑部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外审专家辨识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完善同行评议机制。  相似文献   
43.
陈钢  严茜  向延超  傅晓明  李松柏 《光明中医》2022,(22):4140-4143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活血祛瘀方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NOS、ET、Lac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湖南省澧县中医医院符合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予双抗、调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同等治疗的同时口服益气活血祛瘀方,2组均治疗15 d,在治疗前后检测相关指标,以疗效显效率、再灌注后心肌酶、左心功能变化及血清NOS、ET、Lac水平的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 从显效率、心功能、血清NOS、ET、Lac水平、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联合自拟益气活血祛瘀方能有效地保护冠状动脉再通后的心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44.
基因治疗在肌腱愈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腱损伤修复后,常因肌腱粘连而导致功能障碍,这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生物组织中部分基因的调控、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在肌腱愈合过程中对肌腱的形态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1]。对肌腱愈合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水平。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基因治疗概述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对宿主病变细胞基因采取的措施不同,基因治疗分为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增量和基因失活。在基因治疗中,载体和转移方法是比较重要的两…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定向诱导成骨的方法。方法 选择10周龄新西兰兔,抽取其股骨大转子部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得到BMSCs,再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冯库萨(Von Kossa)染色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结果 BMSCs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ALP和Yon Kossa染色证实其有成骨潜能。结论 兔BMSCs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6.
背景:重度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研究表明分期矫形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分析分期矫形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弯中的疗效。方法:对10例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分期矫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12岁。冠状面Cobb角110°-180°,平均140°,矢状位后凸Cobb角50°-100°,平均75°,均采用1期前路松解,2期行Halo-plevic环牵引,3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物治疗。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期前路松解及2期牵引治疗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90°,矫正率为35.7%,矢状位Cobb角50°,矫正率为33.3%;3期截骨矫形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40°,矫正率为71.4%,矢状位Cobb角35°,矫正率为53.3%。结果说明对于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分期矫形治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 21-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40例NSCLC患者行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根据疗效分为稳定组(26例)和进展组(14例)。在化疗前后,全部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样本,冷冻保存。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CEA、CA-125、CYFRA 21-1的含量水平。结果稳定组化疗后NSCLC患者血清中CEA、CA-125、CYFRA 21-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进展组化疗前后此3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CA-125、CYFRA 21-1联合检测可作为NSCLC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柴胡止血液对中孕大鼠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量及雌二醇、孕酮的影响.方法:采用妊娠大鼠灌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不完全流产模型,观察柴胡止血液对该模型子宫出血量的影响,及对药流大鼠血清E2、P含量的变化.结果:柴胡止血液可减少中孕大鼠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模型的子宫出血量,柴胡止血液对药流大鼠血清E2较自然恢复组升高(P<0.05).结论:柴胡止血液可升高药流大鼠血清中E2含量,通过对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中孕药流大鼠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49.
腠理概念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学中,腠理常作为一个特定的词组出现,然而构成腠理的 "腠"和"理"其意义是有区别的.腠、理合称为"腠理"大约是在秦汉时期才大量出现,成书于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先己>[1]言:"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逐通."在此之前,还没有腠、理并称的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牙用钴铬合金表面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硬质钴铬合金锭铸造成直径20mm,长15cm的圆棒,再将圆棒加工成直径15mm、厚2mm的圆片试件24个,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试件表面镀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表面未作任何处理.将两组试件分别浸于人工唾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腐蚀性,电镜下观察实验后试件表面形态.结果:实验组自腐蚀电位(Ecorr)、过钝化电位(Etp)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显示,实验组试件表面存在少量腐蚀坑,对照组试件表面可见大量密集的腐蚀坑.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可以显著提高牙用钴铬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