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17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TIMP-2)表达与大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60例大肠癌组织MMP-2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的表达率在大肠腺瘤中为26.7%(8/30),显著低于大肠癌中的86.7%(52/60)(P<0.0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本组大肠癌Dukes B期比例较高,其总体TIMP-2表达在腺瘤和本组大肠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IMP-2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及生存期均有关(P值均<0.05).结论 MMP-2和TIMP-2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骨科2003年5~7月159例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9例共用抗菌药物5类25种,单一用药62例(39.0%),二联用药84例(52.3%),三联用药7例(4.4%),三联以上用药无,未用抗菌药物6例(3.8%),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8例(17.6%),基本合理59例(37.1%),应用不合理72例(45.3%),人均药品费用为2825.30元,人均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0.400280。结论骨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较高的不合理性,应加强监测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4.
病理切片的制作是病理诊断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需要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制作出高质量的切片,而且,在制片过程中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和进行积极的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改进制片质量,使病理切片的制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现根据我们几年来在工作实践中归纳和总结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5.
人参叶微量新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叶中分离出14种单体化合物。其中4种微量成分用IR、MS、~1HNMR、~(13)CNMR及化学方法等分别鉴定为20(R)-原人参三醇(Ⅰ)、胡萝卜甙(Ⅱ)、3β,12β-二羟基-20(22),24-达玛二烯—3—0—β—D—葡萄吡喃糖甙(Ⅲ)及20(R)-原人参二醇—3—0—β—D—葡萄吡喃糖甙(Ⅳ)。其中Ⅲ及Ⅳ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人参皂甙-Rh_3(ginsenoside-Rh_3)及20(R)-人参皂甙-Rh_3[20(R)-ginsenoside-Rh_2]。  相似文献   
126.
茯苓的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松根上。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1970年以来,人们发现茯苓中的多糖及低分子量类化合物有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茯苓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7.
齐墩果酸磷酸酯单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齐墩果酸磷酸酯单钠的合成。首先齐墩果酸与三氯氧磷作用生成其磷酸酯,然后转化成单钠盐。  相似文献   
128.
茯苓抗肿瘤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硅胶柱层析法从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中分离出一种三萜类有机酸,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为茯苓酸(Pachymic acid),抗肿瘤实验表明茯苓酸对小鼠Sarcoma 180抑制率达62.8%,茯苓中的水溶性低分子量化合物无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9.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它以形态学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面临着任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任何继承和发扬其特色和学科优势等问题和挑战。重视和加强病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病理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其意义。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0.
"肝与大肠相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杰 《中医研究》2007,20(11):3-8
《五脏穿凿论》,未知何人所著,始载于明朝著名医家李梴《医学入门·脏腑》。其论曰:“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合一之妙也。”观其论命名“穿凿”,意即附会,但又明确提出而成论,且后文言“此合一之妙也”,或有深义。其中“肝与大肠相通”一句,李梴注:“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而并未对其机理作出分析。李梴之后,亦未见有阐述“肝与大肠相通”的专论。笔者以下尝试从基础生理到临床治疗各方面分析探讨“肝与大肠相通”的机理所在。1肝与大肠生理上的联系1.1肝与大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