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17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目的观察扯根菜浸膏对TGF-β1肝星状细胞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用含0.5%FBS的DMEM培养,模型组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TGF-β1刺激,药物组分别用不同浓度药物培养液加TGF-β1刺激,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根据Alamar Blue法及MTT的结果,选择药物组用含2mg/ml药物的0.5%FBS培养液加上TGF-β1刺激,24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I型胶原、α-肌动蛋白、ER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扯根菜浸膏均能抑制细胞增殖,在24h增殖抑制明显,以2mg/ml浓度最明显;MTT结果示2mg/ml药物组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而10mg/ml、50mg/ml药物组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扯根菜浸膏对I型胶原及α-肌动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与模型组比较,P0.01;对ERK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与模型组比较,P0.05;但扯根菜浸膏对磷酸化ERK水平及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扯根菜浸膏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分泌I型胶原及α-肌动蛋白,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胞内ERK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12.
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质疏松症 (OP)是最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骨代谢疾病。据估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有 75 0 0万人患此症 ,医疗费用高达2 30亿美元 ;在中国有 6 0 0 0~ 70 0 0万患者 ,每年医疗费用保守估计为 15 0亿元。OP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发生骨折和身材变矮。其中危险最大的临床症状是髋部骨折 ,死亡率 10 %~2 0 %,余下的 5 0 %将终生残疾。目前国际上接受了在哥本哈根 (1990 )及香港 (1993)召开的二次国际研讨会上所提出的有关 OP的定义。 OP是以低骨量及骨微结构退行性变化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伴有脆性增加 ,容易发生骨折 (包括具…  相似文献   
113.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发病人数的增加,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并未引起综合医院一线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其误诊误治经常发生,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78例,入院前误诊26例,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延误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很大,个别患者留下永久性损害,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ODS柱等分离手段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 R和M S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光甘草酮(g labrone,Ⅰ)、芒柄花素(form ononetin,Ⅱ)、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 ic ac id,Ⅲ)、甘草查尔酮A(lic-ocha lcone A,Ⅳ)、6,7-二羟基香豆素(6,7-d ihydroxy coum arin,Ⅴ)、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Ⅵ)、美迪紫檀素-3-O-葡萄糖苷(m ed icarp in-3-O-g lucos ide,Ⅶ)、芒柄花苷(onon in,Ⅷ)、甘草素-4′-芹菜糖苷(liqu iritigen in-ap iosy l(1-2)-g lucos ide,Ⅸ)、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糖苷(licuras id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Ⅴ为本属植物首次分得,化合物Ⅰ为本种植物首次分得,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栽培甘草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5.
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为阐明淫羊藿苷在体内的作用形式,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产物及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淫羊藿苷给大鼠ig后,分析、分离并鉴定了其在小肠、尿、胆汁中的主要代谢产物。结果:在小肠及尿中鉴定有淫羊藿次苷II(icariside II)及淫羊藿素(icaritin),胆汁中有淫羊藿素3-O-α-L-鼠李吡喃糖基-7-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苷(icaritin 3-O-α-L-rhamn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uronoside)和淫羊藿次苷II,并对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主要代谢途径进行了探讨。结论:淫羊藿苷在吸收之前已发生代谢,在体内主要是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6.
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7,自引:4,他引:93  
对人参化学成分、人参与西洋参的鉴别方法、人参皂苷的代谢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一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17.
薄层扫描法比较人参和西洋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人参和西洋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人参和西洋参各自的特征性成分,并且鉴定人参特征成分RC为人参皂甙Rf,西洋参特征成分RA为24-(R)-假人参皂苷F11。而且比较了它们的主要人参皂甙在量上的差异,为区别人参和西洋参提供了 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4羟基苯乙酮(1),L(-)苹果酸1丁酯(2),piceine(3),草夹竹桃苷(4),3′,5′二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桂皮酸(5)。结论化合物1、3、4、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实验中生成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