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朱丹溪得河间之传,又融合了易水学派和攻邪学派的思想,创立了养阴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主张和治病方法,开创了内伤杂病治疗的新局面[1]。在朱丹溪的著作里不乏一些对急诊重症的记载,并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证治经验。本文回顾朱丹溪对一些急诊重症的记载文献,将从急诊危重症的病名、急诊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急诊危重症的病因病机、急诊危重症的治则治法4个方面,梳理朱丹溪其对中医急诊重症学科的论述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2.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所著,其中不乏一些内科急诊重症的记载。何梦瑶在《医碥》中阐释了很多急诊重症的病名,如"关格""中风""痉症"等病名,何梦瑶在《医碥》中很重视急诊重症疾病的鉴别诊断,还客观翔实的描述了很多急诊重症的临床特点,并且梳析了急诊重症的病因病机,总结了急诊重症的治则治法,这些均为后世医家救治内科急诊重症疾病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接受英夫利西(IFX)治疗前后IL-21及其受体(IL-21R)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2例CD患者,分别在第0、2、6周时给予IFX治疗.以同期1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CD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第10周时取静脉血,并经结肠镜检查取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观察CD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变化.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肠黏膜组织内IL-21 mRNA表达水平变化.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前,C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12.25%±3.25%)和肠黏膜组织内IL-21mRNA表达水平(1.38±0.3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别为4.25%±1.41%和0.44±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8、6.75,P值均<0.05).第10周时,C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8.12%±2.05%)和肠黏膜组织内IL-21 mRNA表达水平(0.77±0.2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0、8.019,P值均<0.01).治疗前,CD患者的ESR、CRP和CDAI分别为(46.8±11.4) mm/1 h、(52.4±11.5) mg/L、319±74,治疗后则分别为(23.5±9.0)mm/1 h、(11.6±4.6) mg/L、1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85、16.458、11.100,P值均<0.05).结论 活动期CD患者经IFX治疗后IL-21表达水平下降,提示IL-21可能参与IFX诱导活动期CD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24.
脓毒症给医疗卫生行业和国家经济带来极大负担,且抗感染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也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着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改变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的耐药性、预防多重感染的发生、应对炎症反应和免疫损害、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等问题上,中医药的思路方法逐渐发挥其优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关于中医药方法治疗脓毒症,尤其是血必净注射液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除此之外,关于中成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对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降低炎性指标、凝血指标起到重要作用。但因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明确、病情进展迅速、耐药菌耐药的问题,我们的任务仍然艰巨。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产生,也期待更加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进行胃癌根治术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7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前、术后1d,两组CD3+、CD4+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P<0.05);术后7d,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术后7d有所回升;③术前、术后1d,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比较(P<0.05);术后7d,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术后7d有所回升;④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粉防己碱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 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粉防己碱(5 mg·mL-1)雾化10、30 min(单次实际给药剂量为0.072、0.220 mg·kg-1)组,每组10只,并采用气管注入博来霉素方法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24 h后雾化给药。连续给药第14、28 d,观察大鼠肺系数、肺功能,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Masson染色后观察胶原纤维变化,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型与III型胶原纤维;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和纤连蛋白(FN)含量。结果 粉防己碱雾化后中位粒径为2.98 μm;给药28 d时效果更优,与模型组比较,雾化30 min组的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5),肺顺应性显著升高(P<0.05),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肺泡炎症评分、肺纤维化评分显著降低(P<0.05),I型和III型胶原纤维明显减少; Vimentin和TGF-β 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显著下调HYP和FN的水平(P<0.05)。结论 雾化吸入粉防己碱具有抗大鼠肺纤维化作用,其中雾化给药28 d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制备咖啡酸分子烙印聚合物(MIP)并特异性地去除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咖啡酸,考察咖啡酸去除前后金银花提取物抑制前列腺素E2(PGE2)释放的变化,从整体上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粒径为62~105 μm的二氧化硅微珠为载体、咖啡酸为模板分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咖啡酸MIP。以此MIP作为液相色谱固定相,以甲醇-乙酸(500∶1和9∶1)为流动相,特异性去除了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咖啡酸。通过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PGE2实验评价去除咖啡酸前后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咖啡酸MIP能够从复杂体系中特异性地分离和富集微量的咖啡酸,对咖啡酸的容量因子和烙印效率分别为15.8和9.7,最终从金银花提取物2.6 g中分离了咖啡酸146 μg,纯度为92%,回收率为89%。金银花提取物和去除咖啡酸的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100、200、400 μg·mL–1时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PGE2的抑制率分别为5.8%、35.6%、62.5%和5.4%、13.3%、57.5%,去除微量咖啡酸以后的提取物在3个质量浓度时的抑制率较金银花提取物均有所降低。结论 咖啡酸是金银花提取物抗炎活性的一个重要成分,咖啡酸分子烙印聚合物可以实现金银花提取物中微量咖啡酸的特异性分离,分子烙印技术能够在保证中药完整性的前提下评价中药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特点及吸烟史、机械通气及基础疾病等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依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4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181株,革兰阳性菌79株。肺部感染病原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住院时间≥21 d、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时间>24 h、PCT、CRP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合理选取适合的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时间≥21 d、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时间>24 h、血清PCT、CRP均为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同时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4 mg/kg)组和痰热清注射液高、中、低剂量(4、2、1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COPD模型,各给药组ip相应药物。连续给药90 d后,检测肺功能和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对照组、模型组、痰热清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差异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和精神状态均有所降低,肺功能的顺应性降低(P<0.001),阻力增大(P<0.001),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扩大,气道壁胶原纤维沉积,表明COPD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痰热清注射液组大鼠肺功能明显得到改善(P<0.01、0.001),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0.001)。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中剂量组和模型组共有61个差异蛋白,差异蛋白与细胞的坏死、凋亡、自噬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肺功能等症状,其机制与细胞的坏死、凋亡、自噬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急性肝损伤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将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3例老年脓毒症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急性肝损伤分为观察者组(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53例)和对照组(老年脓毒症不合并急性肝损伤,70例),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的的危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II评分、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 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血清肌红蛋白 (myohemoglobin, MB)、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GGT、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均与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患者的转氨酶、凝血指标、感染指标水平显著升高、死亡率显著上升。ALT、GGT、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APACHE II评分增加是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