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21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槲皮素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及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 QUE)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增生和DNA合成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促RPE细胞增生和DNA合成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计数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hymidine, 3H-TdR)掺入方法,观察不同浓度(200、100、50、1μmol/L)的QUE和最大浓度的QUE(200μmol/L)在不同作用时间(24-168小时),分别单独或与EGF共同作用时,对RPE细胞增生及DNA合成的影响,排除着色的死细胞,用活细胞计数法判断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QUE 200μmol/L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48小时时抑制效应已明显出现,96小时时抑制达到高峰。与QUE单独作用相比,QUE对EGF的促RPE细胞增生效应能产生更强的抑制。QUE无细胞毒性作用,各实验组细胞活力均在85.00%以上。结论QUE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RPE细胞的增生,尤其是由EGF刺激的增生,并且对培养的RPE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27-29)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瓣发生皱褶和移位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发现并处理13例(13眼)角膜瓣皱褶和移位患者,均尽快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复位处理。皱褶和移位发生时间短者掀开角膜瓣后仔细冲洗复位,时间较长者需用低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冲洗致角膜瓣水肿,皱褶舒展后仔细复位,所有重新复位者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3d,观察复位术后患者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结果本组13例13眼患者有10例(10眼)角膜瓣皱褶和移位发生于24h以内,复位前裸眼视力为0.06~0.60,不能矫正。复位后24h内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取镜时视力0.8~1.0,1周后复查全部10例患者视力均为1.0。有3例(3眼)角膜瓣皱褶和移位患者发生的时间超过24h,复位术前裸眼视力为0.06~0.30,由于复位术后角膜瓣水肿较重,于72h后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取镜时视力0.6~0.8,1周后复查均为1.0,无感染及上皮植入等并发症,角膜地形图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角膜瓣皱褶和移位是LASIK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对视觉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3.
我科自1995年7月~1997年8月,采用改良皮条埋藏加带蒂包皮皮瓣法二期尿道成形治疗阴茎体及阴茎根型尿道下裂,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年龄5~13岁,其中阴茎型7例,阴茎根型2例,均有阴茎腹曲畸型,经一期腹曲矫正术后6个月~5年,患者阴茎伸直满意,阴茎腹侧皮肤平整、柔软。  相似文献   
34.
色素性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 pigmentosus,LPP)是扁平苔藓的一种特殊类型,线状色素性扁平苔藓是线状扁平苔藓与色素性扁平苔藓的结合类型[1-3].虽然组织病理及相关免疫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4],但因耗时长及有创伤,患儿家长配合不佳.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作为无创性皮肤影像检查,可...  相似文献   
35.
QRS记发法观察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简化QRS记分法初步观察了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用西药的基础组在AMI发病后2,3天内梗塞面积扩大后不再缩小,以后尚有扩大的趋势;而黄芪组则表现出一定的限制或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VitD)、D-二聚体(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意见.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运动组和普通组.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浆DD含量,运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VitD含量,分别统计各组数据;发放问卷调查患者生活习惯,将每周坚持户外运动不少于10公里者定义为运动组(A组50例),其余定义为普通组(B组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头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该结果与VitD、DD含量的相关性;定期监测各组血压控制情况;追踪研究对象持续时间为1年,以评价VitD、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 A组、B组、C组DD含量分别为(597±163)μg/L、(615±201) μg/L、(85±15)μg/L;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收缩压分别为(144±16) mmHg、(145±27) mmHg、(115±6)mmHg,舒张压分别为(87±9)mmHg、(89±10) mmHg、(71±5)mmHg,收缩压变异系数(CVl)分别为11.4%、18.9%、6.7%,舒张压变异系数(CV2)分别为10.7%、12.0%、9.4%;A组、B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别为(87.8±29.7)nmol/L、(34.9土18.9)nmol/L、(101.0±25.5)n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2例脑静脉血栓患者及B组中6例脑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D含量分别为(1067±189) μg/L、(1160±177)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运动组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VitD含量不足或缺乏;运动组收缩压变化的离散程度较普通组明显收窄;两组舒张压的离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部微血栓形成与血浆DD含量明显关联;适度运动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并有效减少患者脑部静脉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7.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是1996年Ohta等用定位克隆及外显子捕获技术在3p14.2首先克隆出来的,在多种肿瘤中均有改变。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膀胱癌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Fhit基因异常表达与膀胱上皮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1995年-2002年,我院应用电视结肠镜诊治1851例患者,并内镜下应用高频电圈套器和热活检钳摘除197例患者的大肠息肉456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优越性。方法选择1990年7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应用促进胃肠蠕动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温阳化饮、补气活血等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简单易行、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自发性Ⅱ型糖尿病GK大鼠的作用及对骨骼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40只,同系健康对照Wistar大鼠1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Ⅱ型糖尿病组、Ⅱ型糖尿病低剂量EGCG(50 mg/kg)治疗组、中剂量(100 mg/kg)EGCG、高剂量EGCG(300 mg/kg)治疗组,6周后测血糖、血脂和骨骼肌GLUT4的水平.结果 EGCG可明显改善GK大鼠的OGTT及血脂,增加大鼠模型骨骼肌胞膜上GLUT4蛋白表达.结论 EGCG可降低TIIDM大鼠血糖水平,其机制与提高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GLUT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