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者,女,汉族,11岁,2005年11月27日因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4d,发热2d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体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0.3 cm大小4枚,咽充血,心、肺正常。血常规:WBC 3.5×10~9·L~(-1),Hb 133 g·L~(-1),Plt 144×10~9·L~(-1)。初  相似文献   
92.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下(RATS)与胸腔镜辅助下(VATS)的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关于RATS对比VATS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668名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ATS住院天数少于VATS组[MD=-1.42, 95%CI(-2.32;-0.52),P=0.002]。术后引流天数RATS组少于VATS组[MD=-0.70,95%CI(-1.26;-0.14),P=0.01]。手术时间RATS更长[MD=13.24,95%CI(3.82; 22.66),P=0.006]。术中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9.22,95%CI(-52.66; 14.22),P=0.26]。中转开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07; 2.35),P=0.32]。两组术后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15; 3.42),P=0.67]。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1,95%CI(0.17; 2.15),P=0.4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95%CI(0.42; 4.69),P=0.5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RATS是安全有效的,在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胸,术后肺炎并发症,术后重症肌无力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种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在住院天数,术后引流天数上RATS组更有优势,手术时间RATS组更长。  相似文献   
93.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肩关节周围组织疼痛剧烈并且伴随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针刺治疗肩周炎,在缓解疼痛及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通过查阅文献,将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归纳为针法的选择、针具的选用和针刺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针法的选择包括以齐刺法、恢刺法、透刺法等为主的传统针刺方法和以平衡针法、运动针法、头针、眼针等为主的新兴针刺方法,针具的选用包括锋勾针、员利针、内热针、揿针、火针等,而针刺手法的运用以飞经走气四法、烧山火等方法为主。目前治疗肩周炎的针刺手段虽多,但各种针法的特异性优势尚未完全体现出来,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明确各种针法治疗肩周炎的特异性优势,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地选用最适当的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EBV-DNA在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行EBV-DNA检测的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56例,其中有25例患者为单纯局部复发,27例患者为单纯远处转移,4例患者为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另收集100例目前无复发证据的已治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的表达水平.[结果]56例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中血浆EBV-DNA阳性检出率为57.1%(32/56),阳性患者中EBV-DNA中位浓度为3.845×103copies/ml.单纯局部复发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56.0%(14/25),单纯远处转移的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51.8%(14/27),局部复发伴转移的患者中,EBV-DNA阳性率为100.00%(4/4).100例无复发证据的已治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4.0%(4/100),阳性患者中EBV-DNA中位浓度为1.79× 102copies/ml.[结论]在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中EBV-DNA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其表达水平较高,特异性高,对于EBV-DNA表达阳性且持续升高达≥1.0× 103copies/ml的已治鼻咽癌患者,应高度警惕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在老年乳腺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12在该院就诊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静脉镇痛法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法麻醉。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指标、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普通血流动力学CV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T2、T3、T4时点时观察组MA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精确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 h、6 h、12 h时观察组静息VAS、活动VAS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乳腺癌外科手术麻醉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可提升术中麻醉效果,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循环系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6.
97.
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类具有单链封闭结构的非编码RNA。目前circRNAs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已经确定了circRNAs与各种肿瘤的相关性。其主要是通过作为微小RNA(miRNA)的“分子海绵”对细胞生物学过程进行调节。目前发现,circRNA在人体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差异表达,这种差异在肿瘤性疾病中更加明显。大多数circRNAs在各种肿瘤中均存在失调,其中一些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circRNA中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有望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综述了circRNAs在肿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circRNAs在肿瘤防治中的新作用以及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大孔径CT模拟机的实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6月普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大孔径CT模拟机定位复位,对验证误差进行分析。结果:大孔径CT模拟机体位稳定性好,验证片误差小,空间密度分辨率高,扫描平均时间、定位所需时间短,等中心平均误差低;高BMI组Y轴摆位误差水平高于低BMI组(P <0.05)。结论:大孔径CT模拟机的实施价值高,误差小,定位准确,扫描平均时间、定位所需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3)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癌根治术中管状胃与全胃重建食管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收集比较管状胃和全胃食管重建术治疗食管癌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012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显示文章质量均为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全胃代食管组相比,管状胃组的吻合口瘘[RR=0.64,95%CI(0.50,0.83),P=0.0006]、吻合口狭窄[RR=0.65,95%CI(0.50,0.86),P=0.002]、胸胃综合征[RR=0.19,95%CI(0.13,0.27),P<0.001]、反流性食管炎[RR=0.23,95%CI(0.19,0.30),P<0.001]、胃排空障碍[RR=0.39,95%CI(0.27,0.57),P<0.001]和肺部感染[RR=0.44,95%CI(0.31,0.62),P<0.001]等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和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更高(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管状胃也比全胃更好(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术后闭式引流时间,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术后3周和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3周生活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比全胃在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