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415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60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康复.一般认为越早开展康复对恢复功能越有利;但脑卒中早期存在的应激反应(3个月内)以及随之而来的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在多方面影响患者的康复意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及手术结果比较,分析40例膝关节侧副韧带不同类型损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11例完全撕裂伤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16例挫伤、13例部分撕裂伤临床保守治疗前后声像图对比观察,证实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膝关节侧副韧带急性损伤的可靠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153钐-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53钐-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153钐-EDTMP)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96例骨转移瘤患者给予剂量范围为18.5~55.5MBq/kg的^153钐-EDTMP治疗。结果: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86.5%(83/96);影像学显示部分患者骨转移灶缩小、消失、减少或病灶处浓聚减弱。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经治疗2周~4周内皆能好转恢复。结论:^153钐-EDTMP对转移性骨肿瘤有明显缓解骨痛、控制病情进展的作用,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调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种类、病原菌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美国DADE公司的Micro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卡和药敏卡,对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各种标本按细菌检验常规程序操作。结果分离到病原菌3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0株(68.8%),真菌39株(12.2%),革兰阳性菌61株(19.0%)。前4位病原菌为产超广谱内酰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6.6%)和大肠埃希菌(10.9%)、铜绿假单胞菌(13.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8%);病原菌检出率以下呼吸道标本最高占73.3%;肺炎克雷伯菌对哌垃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2.7%,对氨苄青霉素、头孢泊肟耐药率10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5.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86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剥除法,实验组使用稀释的垂体后叶素(6 U+0.9%生理盐水50 ml)注入卵巢囊肿壁与皮质间隙再行剥除.分析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囊肿破裂率.结果 两组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8.3±15.4)min,术中出血量为(42.6±26.0)ml,破裂率为23.2%(10/43);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5.5±18.7)min,术中出血量为(63.2±32.4)ml,破裂率为44.1%(19/43).结论 腹腔镜剥除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时在囊肿壁与卵巢间隙注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能减少术中出血、囊肿破裂率,降低了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2007年2月22日我院收治一例重症肺炎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后经省CDC检查、国家CDC复查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该患者从2月22日住院至5月29日康复出院共住院97天,经历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62天,其间出现过机械通气的多种并发症,包括前后多种  相似文献   
107.
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陈炜  王智 《国际眼科杂志》2008,8(5):1015-1017
泪道阻塞疾病为眼科常见病,传统治疗多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及泪道探通术。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新型泪道支架和泪道内窥镜得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泪道阻塞疾病的治疗。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后,效果稳定可靠;由于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鼻腔泪囊吻合术也得以在内镜下治疗;泪道探通术简单易行,受器械及场地影响较小,结合激光置管等辅助治疗疗效肯定,新型材料支架的应用也为泪道探通术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国外发达国家近年已开始将经泪小点泪道内窥镜用于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使手术医师有了更多的选择。泪道内窥镜技术在阻塞性泪道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大鼠晶状体摘出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形态、分布改变及其转分化的动态过程.方法 对50只SD大鼠左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分别于术后0 h、3 d、7 d、14 d及28 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各10只,摘除眼球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后囊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 术后0 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s,后囊膜无细胞分布.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在术后3 d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状体囊袋内出现纺锤形细胞.7 d时后囊膜明显混浊,囊袋内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术后14 d时出现明显后囊膜皱缩,见新生晶状体纤维,纺锤形细胞明显减少,后囊膜仍可见细胞.28 d可见明显后囊膜增厚,新生晶状体纤维填充囊袋,后囊膜未见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 d α-SMA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SMA于术后0 h几乎检测不到,3 d表达明显增强,7 d达高峰,14 d下降,28 d明显下降.结论 大鼠ECLE术后囊袋内LECs形态及分布呈动态变化,后囊膜α-SMA表达提示ECLE术后3~7 d是LECs转分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动态观察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后黄斑水肿吸收情况,探索其在CSC患者预后追踪中的优势.方法 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42例(42只眼)CSC患者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1、2、4、6周行OCT及FFA检查.结果 OCT适用面广,可清楚的发现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脱离情况,OCT动态随访观察显示激光光凝治疗3 d时黄斑水肿无明显吸收,1周后,黄斑水肿开始明显吸收,2例患者(4.76%)水肿完全吸收;2周后5例患者(11.90%)水肿完全吸收;4周后17例患者(40.48%)水肿完全吸收;6周后34例(81.95%)水肿完全吸收.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能缩短CSC病程,OCT为非侵入性,观察效果好,能定量分析黄斑水肿程度,比FFA更加直观、准确.更重要的是,OCT能对预后过程进行动态、精确、灵敏的追踪.  相似文献   
110.
边防团大都远离都市,交通不便,特别是边防一线官兵常年还要骑马巡逻执勤,腰腿痛发病率较高。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们调查了某边防团边防一线和二线共279名官兵的腰腿痛发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