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对国际上被引频次很高的美国《生物化学杂志》的在线出版情况,特别是其种类多样的在线情报服务以及最新推出的投审稿系统、预览版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该刊收稿的网络化、审稿的电子化和录用论文发布的及时化将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12.
孕二烯酮微量杂质分离及其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孕二烯酮(1)中的杂质,经UV,IR,NMR,MS光谱确证其结构15α-乙酰氧基炔化物(2),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13.
陈海林  张丛丛  刘洪峰 《临床荟萃》2014,29(12):1416-1418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37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发热3天,发现血小板(PLT)减少1天于2013年5月30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疾病。患者缘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当时伴寒战、头痛,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无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无鼻衄、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就诊于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214.
目的 观察疏肝运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乳酸菌素片、复方苯乙哌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疏肝运脾方.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腹泻、腹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肝运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15.
穴位注射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按头痛部位循经取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0例,并以50例西药口服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一定的疗效,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治疗组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22岁;前头痛12例,后头痛20例,侧头痛24例,头顶痛4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8岁;前头痛5例,后头痛13例,侧头痛20例,头顶痛12例。2治疗方法 治疗组根据头痛的部位辨位分型取穴。少阳经型患者以侧头痛为主,取患…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与血脂、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发病72小时内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6例,并进行CISS分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RDW值,并分析其与CISS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191例(50.70%),病因不确定(Undetermined Etiology,UE)103例(27.60%),其次分别为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51例(13.50%),心源性脑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30例(8.00%)、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卒中(Other Etiology,OE)1例(1.00%)。比较5种亚型TC水平,CS均低于其他4类亚型(P0.05),其余亚型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胆固醇悖论"现象。年龄比较,CS均高于其他4种亚型(P0.05);RDW水平比较,CS均高于其他四种类型(P0.05)。总胆固醇与CS负相关,而年龄、RDW是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2.83,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LAA及UE为主,心源性脑卒中存在"胆固醇悖论"现象,检测TC、年龄、RDW值对进行病因分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17.
目的观察达那唑联合环孢素A治疗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难治性ITP诊断标准的20例患者,给予达那唑300 mg/d,分3次口服;环孢素A 3~4 mg/(kg.d),分3次口服,联合应用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显效9例(45%),良效5例(25%),进步2例(10%),无效4例(20%),总有效率为80%。结论达那唑联合环孢素A能有效治疗成人难治性ITP。  相似文献   
218.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NLR)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ESCC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研究组92例)或单纯化疗(对照组76例)治疗的中晚期ESCC患者168例。分析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NLR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ESCC的疗效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ORR、DCR、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中位PFS(8.7个月 vs 4.6个月)及中位OS(14.8个月 vs 11.2个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01)。研究组部分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较高(P<0.05),但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安全性尚可。高NLR2组患者PFS率及OS率比低NLR2组患者低(P<0.001),ROC曲线NLR2曲线下面积为0.91(P<0.001),NLR2≥3.12是ESCC患者预期PFS及OS生存获益的危险因素(P<0.001)。 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延长中晚期ESCC患者的PFS及OS,提高ORR、DCR,安全性良好。NLR2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19.
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2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穴位电刺激缓解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 52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2组 ,第 1组采用 1 0 0 Hz电刺激治疗 ,第2组采用 2 Hz电刺激治疗。结果 :1 0 0 Hz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治总有效率1 0 0 % ;2 Hz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治愈率总有效率 87.8%。提示 :穴位电刺激可以使外周血液中致痛物质的浓度降低 ,从而减轻疼痛。高频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短期治愈效果、整体疗效优于低频穴位电刺激。  相似文献   
2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组40例和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主要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可以改变血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