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内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10余年的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实行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启发式见习教学中由学生唱主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2.
药源性肾损害(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随着多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和中药的广泛应用或滥用,药源性肾脏损害屡见不鲜。由于许多药物在常规剂量时即可发生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又由于某些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多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肾脏具有巨大的储备能力,因而药物性肾损害不易及早发现。所以,提高对药物肾毒性的认识,正确合理地用药,尽量避免毒副作用及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率是临床医生的职责。1药物的肾脏转运大多数药物吸收后,需经肾小球滤过,近端小管分泌、远端小管重吸收和小管上皮细胞降解等代谢过程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肾脏对这…  相似文献   
93.
中药复方86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86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单侧。肾切除Wistar大鼠制成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861小剂量(3.2g·k^-1·d^-1)组、糖尿病+861大剂量(6.4g·kg^-1·d^-1)组和糖尿病+氯沙坦(10mg·kg^-1·d^-1)治疗对照组。观察大鼠腹腔注射STZ6周及12周后血糖、肾小球滤过功能、尿白蛋白排泄量、尾动脉血压及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复方861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减少尿白蛋白含量、控制高血压以及明显减轻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氯沙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861对糖尿病大鼠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应用血液透析是抢救重型及危重型HFRS合并ARF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应用无肝素透析法治疗42例重型及危重型HFRS合并ARF,疗效显著. 1 对象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本组42例HFRS患者均系我院住院病人.按HFRS诊断标准,重型18例,危重型2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8±14)岁.42例均合并ARF,主要表现为少尿、无尿、尿蛋白阳性、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和肌酐显著升高;其中26例无尿2d以上,16例无尿4d以上,血尿素氮(38±8) mmol/L,血肌酐(906±198) μmol/L.全部病例均可见皮肤及粘膜出血点或/及瘀斑.25例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8例伴有鼻出血,7例伴有少量至中等量的咯血,另有4例女性患者伴有阴道出血.   相似文献   
95.
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Eosmophilic Gastroentertis,EG ) 属于少见病,临床报道少,易误诊.2004年1月本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2006-2007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病毒毒株变异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观察,分离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对暴发疫情进行监测。结果2006-2007年流感样病例占发热门诊及儿内科门诊病例总数的12.63%。1年来共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228份,分离出流感病毒株53株,H3N2型42株,占79.25%,H1N1型4例,占7.55%,B型7株,占13.21%。结论2006-2007年度冬季H3N2型为优势株,春季优势株为B型。  相似文献   
97.
北京市海淀区2006年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菌痢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室确诊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与临床诊断菌痢的症状差别,提供确诊菌痢症状特征,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菌痢检测应用国标GB16002-1995标准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对实验室确诊菌痢、其他致病菌和未检出者个案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确诊菌痢发热占87.50%;恶心占81.25%;里急后重占56.25%;腹泻7次以上占68.75%,脓血便仅占12.5%。其他致病菌发热占29.41%;恶心占76.47%;里急后重占29.41%;腹泻7次以上占43.75%;脓血便仅占6.25%。未检出者发热占56.04%;恶心占69.23%;里急后重占29.44%;腹泻7次以上占46.74%;脓血便仅占3.30%。确诊菌痢均在第1天到医院就诊,有1例为外地带入性确诊菌痢。结论确诊菌痢非典型病例可占1/3左右,未检出者具有典型菌痢临床表现可占1/5的比例,其他致病菌也可占1/5的份额,总体临床诊断误诊率极高,须加强临床医生的综合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98.
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接种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MV,病毒滴度≥3.3lgCCID50/ml,0.5ml/剂次)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以209名8~12月龄未接种过MV的健康儿童作为试验组,63名1~2岁在观察期间不接种任何疫苗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MV安全性观察,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试验组儿童血清抗体。结果接种MV后无即时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发热率为29.19%,以低、中热为主;皮疹发生率为4.78%。接种MV后HI抗体阳转率为98.46%,几何平均滴度为1∶29.38。结论M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9.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主要包括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和非噻唑烷二酮类新型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常用的有曲格列酮、吡咯列酮及罗格列酮。PPAR-γ激动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为水肿,并可加重或引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发生率为3%~28.9%;PPAR-γ激动剂和其他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合用可增加水肿发生率。PPAR-γ引起水肿的机制涉及水钠潴留、血管扩张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特别是分布于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水、钠转运蛋白调节异常对水钠潴留的发生起重要作用。PPAR-γ激动剂引起的水肿一般较轻,停药后可消退。糖尿病合并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Ⅲ或Ⅳ级]避免用PPAR-γ激动剂,合并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I至Ⅱ级)应慎用,尽可能用最小剂量,必需时,剂量应逐渐增加,可联合应用利尿剂,并应严密监测患者体重和水肿的发生情况。预防治疗水肿的方法包括应用新的选择性PPAR-γ调节剂、蛋白激酶C-β或上皮细胞钠通道的特异性抑制剂及PPAR-γ拮抗剂。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进一步观察冻干精制猴肾传代细胞(Vero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在乙脑的低流行区内蒙古自治区选择6~9岁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健康儿童为观察对象,分别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结果显示接种第1剂Vero细胞乙脑疫苗后体温中、强反应率为5.6%,未见局部及其它全身反应,接种第2剂后只有1人为中反应;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后1个月,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00.0%和1∶25.30,显著高于PHK乙脑灭活疫苗的56.8%和1∶8.83,亦显著高于乙脑减毒活疫苗1针免疫后的60.7%和1∶8.35;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1年后中和抗体阳性率及GMT分别为50.0%和1∶7.42,加强免疫后中和抗体阳性率为100.0%,GMT达1∶220.1,≥4倍增长率为95.1%,加强免疫前后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学龄儿童进行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